【大紀元2013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為推動活化休耕農地政策,推廣農民種植優良硬質玉米品種,增加農民收入,花蓮農改場於16日在花蓮縣鳳林鎮徐明堂農友田區,進行硬質玉米新品種示範觀摩會,邀請徐明堂農友進行栽培管理經驗分享,吸引對硬質玉米栽培有興趣農民前來參加現場反應熱烈。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在花蓮縣鳳林地區,於去年12月進行硬質玉米新品種試作。原栽種水稻之小地主大佃農徐明堂農友轉型種植硬質玉米,其品種包括台南20和24號、明豐3號、103、104及688等6品種。產量預估及抗病性以明豐3號為最佳,產量預估每公頃可達4.5公噸以上,其他品種每公頃產量預估均可達3.5公噸以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鵬場說,為鼓勵農民配合政府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政策,曾多次帶領幹部前往試驗田訪視徐明堂,詢問不同品種生長狀況,建議除了生產成本之外,須將各種開銷要做好成本紀錄,準確找出最具有經濟價值的品種。此外,他還主動提醒徐明堂去申請活化休耕地補助,原來徐明堂以為實驗田不符補助標準而沒申請,但黃場長鼓勵他不要放棄,於是他獲得補助。
農糧署說明,國產硬質玉米以第二期作為主,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收穫期,近年產量平均每公頃可達6.7公噸,去(101)年第二期作因生育期間氣候適宜,現正收穫中部分田區每公頃產量甚至高達8~9公噸,農會收購及銷售作業順暢,每公斤售價約9.77~9.95元。以每公頃平均產量6.7公噸計算,再加上補貼4.5萬元及烘乾補助費,總收入達12萬餘元以上,扣除生產成本後,農民每公頃收益約7萬元以上,遠高於休耕給付4.5萬元。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