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超15萬億 風險向普通民眾轉移
【大紀元2013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國規模達15~18萬億的地方性債務已經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近日,有研究報告顯示,很多地方基建項目資金來源中,使用銀行資金池或者信託資金池的比重越來越大,前兩年市場極為擔憂的地方債務風險正在向普通民眾轉移。
研究表明中國地方債風險向民眾轉移
4月11日,由廣發證券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調研活動結束併發布報告。報告表示,相比地產調控,更需要擔心的是貨幣政策收緊,很多地方基建項目資金來源中,使用銀行資金池或者信託資金池的比重越來越大,前兩年市場極為擔憂的地方債務風險問題正在向普通民眾轉移。而這一風險將在流動性開始收緊的時候暴露出來,這才是最需要擔心的問題。
同時,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問題很可能會在2013年暴露出來。受「四萬億」政策影響,2008年前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然大增,地方平台負債率上升,如今已進入債務集中償還期。而普通民眾將資金投入到銀行和信託的所謂理財產品中,這表示前兩年市場極為擔憂的地方債務風險問題正在被巧妙地向普通民眾轉移。
相關資料顯示,地方債務可劃分為顯性債務、隱性債務兩種類型。其中隱性債務包括中共地方政府擔保債務、擔保的外債、地方金融機構的呆壞賬、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等,在出現金融機構清算等情況時中共地方政府將承擔資產損失,從而將風險轉嫁給中國普通民眾。
各界關注中國地方債 認為債務危機將爆發
中共審計署負責人近期預計,現有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為15~18萬億元,占2012年底GDP的29-35%。評級機構穆迪曾在一份聲明中稱,在對中共審計署和銀監會的估算數據進行對比之後,發現中共地方政府債務被低估。
中共前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日前的舉行的博鰲論壇上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債務的透明度不高,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可能高達20萬億元。他說:「我不知道,我現在不是體制內的人,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是很準確,我相信不會很準確,為甚麼呢?因為不容易統計上來。」
評級機構惠譽上週將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調降至A+,認為2012年底中國主權債務占GDP的比例為74%,其中中央政府債務占49%,地方政府債務占25%。渣打銀行認為中國主權債務占GDP的比例為50%,巴克萊的預估為62%。
4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紐約表示,中國地方債問題值得注意,需要控制中國地方債水平。
大陸財經專欄作家牛刀表示,中國的政府債務已經違約了10多年,結果是債務越來越龐大,再違約下去已經沒有空間。無數家庭和私人投資者的二十年財富將會被滅掉。若銀行不再填錢中國地方債務危機將爆發。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