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由政治大學教授轉任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在1日就任前夕,關閉臉書同時發表「副市長的角色/責任/理想」,提出都市更新、居住正義、NGO公民社會、專業評估及都市品味5大目標,他表示,有限的21個月,希望能發揮「解決問題,開創新局」的功效。雖然換了位置,但仍會堅持理想、作法務實以及尊重專業、強化市府專業。
張金鶚指出「都市更新帶來新生活而非暴利」,「只給少數人大餅,不如讓更多人有餅吃」,都更制度應該沒有太多不當遐想或套利空間。社區必須自主推動更新,讓具有公信力的專業者(組織)來協助。都更應是花費成本、改善居住品質,不該是暴利投資。都市更新處、都市更新推動中心必須建立相關機制,扮演好審議工作及整體更新資源的調控中心。
張金鶚說,保障弱勢是住宅基本政策。發展與健全租屋市場、公營住宅普及化與多元化、積極推動專業法人與機構都是重要政策。不動產市場資訊要透明、即時、正確,發布的市場資訊也應管理與規範。他強調:「實價課稅是一定要走的路。」實價課稅不是全面加稅,自用不動產、出租住宅應採輕稅,其餘才該被課以較重稅賦。市政府應全面重新評估土地與建物價格,擬好相關配套措施。
都市更新、社會住宅、都市環境與品味提升等政策的推動,需要民間更多專業者、社會團體與社區民眾參與。張金鶚主張,建立平台與制度、種子團隊,一起參與推動台北市再發展。同時推動社區參與公共事務,讓台北市像維基百科一樣,在各社區與空間建立自己的主題與具體的環境改善工作。
在財務、經濟、社會益本專業評估方面,張金鶚表示,市府應建立公開透明、專業評估機制。推動政策前先提出替選方案,如興建社會住宅還是從民間既有空屋著手;都市更新以建設公司為主,還是以協助屋主推動更新。透過財務、經濟、社會的益本分析評估,能更清楚掌握各種方案的優缺點。
「讓鄰里公園變好玩,讓都市空間與公共環境搞點笑,讓鄰里環境改造有更活潑的參與模式。」張金鶚說,政策與設施應加強文化內涵,公共工程、大眾運輸系統都應成為傳遞文化品味的窗口。同時,推動街道家具文化,提升街景活潑與幽默感。整合各相關局處,共同推動都市文化品味想法與作法。◇
(責任編輯: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