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紳旭台北24日電)今年春雨降雨量不佳,各地水庫水位偏低,國內氣象專家包括柳中明、吳德榮和鄭明典等都認為,極端氣候下應開源節流。
中華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前台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說,地球暖化後的氣候特徵就是極端,不是缺水就是淹水,規律很難掌握,但等到乾旱期再來談開源節流已經太慢。
柳中明表示,如果無法增建水庫,台灣應該建立「海綿」空間,減少不透水的鋪面,讓土地可以透水、透氣,雨量多時水可進入地下,同時在熱浪天時,土層可以往上散發水氣減低氣溫,不僅可以蓄水,也讓空氣變得更好,生命更有活力。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說,今年的春雨都有來,「但就差那一點點,每一波的雨水都不夠多」,最近大概1週來2次鋒面,可是水量會少,只能寄望4月中下旬是否產生對流雲系。
彭啟明表示,5月到6月的梅雨可以期待,今年的梅雨應該是正常值,不過今年梅雨的鋒面可能位置會偏北,約在長江流域以北,對台灣而言比較不樂觀;他判斷,今年4月會進入第2階段限水,5月進入第3階段限水。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說,冬天和春天缺水本來就是台灣常常會碰到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大家太過依賴春雨,經過1個冬天,只要2月分沒有雨,就會缺水,而春雨季原本就是在3月到4月,來晚了,就缺水。
「光靠老天,壓力會很大」吳德榮說,目前的氣象預測技術沒有辦法預測梅雨季能帶進多少的水,最好是一個颱風進來就能帶來足夠的水量,但這無法預測,水源問題一定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做起,一定還要再蓋水庫或其他方式蓄水,並鼓勵工業、農業和民生用水要節水。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說,今年的春雨降雨非常少,未來2週可能會比較潮溼,但並不會有特別的強降雨,台灣缺水的問題,應從節約用水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