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22日訊】2012年夏,為了要去與失聯四十多年後,又再度聯絡上的兩位密西西比州老友會面,我們頂著德克薩斯州那個像火爐一般的大太陽,開車上了往東行的二十號州際公路,以五小時的時間,橫越了東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全境,來到路易斯安那與密西西比兩州的分界河,也是北美洲第一大河的密西西比河的河畔。在河畔的休息站稍事休歇後,終於飛馳在那睽違多年的密西西比州公路上。
此刻,車上的收音機已完全收不到那一路伴著我的德州電臺,我不經意的按下調幅臺「搜尋」﹝Seek﹞鈕,沒想到第一個進入我耳中的,竟然是四十多年前,陪我度過許多寂寞午夜的那個WLW電臺。看到這裡,你千萬別以為WLW是密西西比州的本地的電臺,它可是一個歷史悠久,位於密州東北方八百英哩外的辛辛那提市﹝Cincinnati, Ohio﹞的電臺。它的訊號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美國領土上都可以清楚收聽到的。這曾經號稱是「北美第一臺」的「清晰頻道」 調幅電臺﹝Clear Channel AM Radio Station﹞,以五萬瓦特發射功率,涵蓋了整個美國的東半部,當然也包括了我求學時期居住的那個小小大學城。
時間點回到1969年,那時候我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滿懷雄心壯志,由臺灣到新大陸來打天下。在語言與風俗人情還沒有適應前,加上研究所的繁重課業,那身處異域的生活壓力,該是每一位當年負笈求學的莘莘學子都曾經歷過的。每天晚上由圖書館或研究室回到宿舍,都已是筋疲力盡。好不容易洗完澡躺上床,打開收音機,這才是我辛苦一天后的輕鬆時光。
四十多年前出國時的隨身行李,除了當年留學生必備的大同電鍋外,我還帶了一臺「中廣電晶體收音機」。這「電晶體」又名「半導體」,是短暫地介於「真空管」與「積體電路」之間的產品。它已大大地減輕了「真空管收音機」的體積與重量。這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花費了我超過千元臺幣﹝約為我當兵時兩個月之薪水﹞的收音機,與我那本原文版一英吋厚的電子學課本體積大小相當,當年已算是「袖珍型」的了。
六十年代的調頻﹝FM﹞電臺並不普遍,而且幾乎都集中在大城市裡。調頻電臺雖然音質較調幅電臺高,但是調頻訊號最多只能傳到百哩左右。一般而言,南方的小城鎮不但沒有調頻電臺,僅有的幾個本地調幅電臺,它們的節目十分貧乏,還多在凌晨至清晨時分停播。我那臺中廣收音機只有調幅的波段,能收到的當地音樂節目,不外是搖滾樂與鄉村與西部歌曲,沒有我自小最鍾愛的古典音樂。我躺在床上撥動著選臺鈕,很容易的就選上了信號特強的WLW。
位於七百千赫﹝700KHz﹞的WLW不但是信號強,節目多元化,而且固定在播完兩分鐘的午夜新聞後,播放幾達六十分鐘的古典音樂。辛辛那提市與密西西比州有一小時的時差,所以每晚十一點正,無論功課有多忙,我都不會放過這放鬆心情的機會。我在臺灣成長的年代,貓王﹝Elvis Presley﹞與披頭士﹝Beatles﹞的搖滾樂是伴著我長大的,鄉村與西部歌曲我也不排斥,姜尼‧荷頓﹝Johnny Horton﹞的「低吟的松樹」﹝Whispering Pines﹞仍然是我至今最愛的鄉村與西部歌曲之一。但古典音樂才是讓我心神靜化的靈藥,是我忘卻煩惱的仙丹。記得當年在宿舍裡第一次聽到電臺播放我熟悉、熱愛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時,那第一樂章起始的四聲「咚、咚、咚、咚」定音鼓,讓我激動得溼了眼眶。一年後,我終於打工存夠了錢,買了一臺手提的收音機與三十三轉唱盤合而為一的「奢侈品」。我在美國買的第一張黑膠唱片,就是這貝多芬所作的,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密州訪友歸來後,我開始上網找尋有關WLW的資料,才知道這電臺原來不但有近百年的悠久歷史,而且從二次大戰的前幾年開始,直到戰爭末期,它還以全世界最強的五十萬瓦特發射功率廣播,也就是它現在發射功率的十倍,涵蓋了美國全境之餘,信號還可以遠達歐洲與太平洋兩個戰場,不折不扣的成了百萬遠征美國大兵每天的精神食糧。
時至今日,以W起頭的調幅﹝AM﹞電臺,都是以五萬瓦特發射功率,經聯邦通訊局﹝FCC﹞特准用「鋪天蓋地」方式,毫無限制的在一千五百英哩半徑內廣播。這種大功率調幅電臺,全美國只有十幾個。北德州達福地區的WBAP – 820是其中之一,所以開車遠到休士頓地區都還可以收聽到WBAP。至於達福地區的另一個高功率KRLD – 1080 雖然也是以五萬瓦特來廣播,但是它是K字起頭的調幅電臺,不得用「鋪天蓋地」方式廣播,所以它的發射天線是方向性的,在一千五百英哩半徑內,若是超過一百五十英哩後,只有某些特定地區才能收聽到。
能再度收聽到WLW的廣播信號,不但勾起了我對青春年華的回憶,也讓我深深感嘆時光之飛逝。這一次造訪密州,是去會兩位曾在我懵然無知,初入美國社會的情況下,悄悄地給予我安全保護的善心人。他們的「好人好事」我將以另文詳述。我對我這一生的幾度「逢兇化吉」,內心也充滿了感激之情。
如今歲月匆匆,環顧四週,老友們也與我一樣,都已步入暮年。人生苦短,如何掌握珍惜這剩下不多的黃金歲月,讓這退休的日子更具有實質的意義,該是我們這群「告老族」要好好琢磨的罷。
【完稿於2013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