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紐約報導)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張景南介紹,全球幾大洲的各地僑教都有自己的特點,都不完全一樣。僑委會做的教材非常多樣化,針對海外不同地區的學校也有十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另外東南亞地區還有六所臺商子弟學校,也叫臺北學校,那裡的學制和臺灣完全一樣,老師也是從中華民國教育部派去的,學生讀的內容完全要和臺灣接軌,教材和臺灣的一致。而東南亞地區-泰北、緬甸、印尼、菲律賓,以及東北亞-日本及韓國等地的僑校又是另一種型態,學生使用的教材又不一樣,不過他們如果要到臺灣就學,就需要通過教育部所組聯招會的考試錄取後才能回臺灣就讀。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週末「中文班」,為海外僑胞子弟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而開班,僑委會因應這種情況製作的教材非常多樣化,教學內容也豐富,比如兩個小時學語言,一個小時學中華文化,包括功夫等等,讓學生對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產生興趣。
多元教材共同特點:正體字
張景南說,紐約中華公所華僑學校以前使用的教材以美洲版華語教材為主,近幾年來則以幼童華語及生活華語課本為多,根據年齡層也有不同讀本。但是教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堅持使用正體字。也有一些讀本為了達到「書正識簡」,也在正體字後面用括號附上簡體字的寫法。由於漢字是表意文字,不是符號,和拼音符號不同。所以學習漢字要借助另一套發聲系統,即注音符號或漢語拼音(羅馬字母)符號來完成。傳統教材使用的都是注音,為方便學生使用電腦打字系統,所以現在有一些教材也在後面加括號附上了拼音寫法,比如教材《Go Chinese》。
漢字之美 美在內涵
張景南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就是其中的瑰寶,在他眼中,漢字不只是文字,是富有深厚內涵,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體現。
「你看這個『王』字,一橫代表天,一橫代表地,一橫代表人,中間一豎,世間橫貫天地之人,就是個王。那王上面加上一點,就變成了高於天地人的『主』,萬物主宰。」張景南在紙上邊寫邊講解。
「古人講頭上三尺有神明,你看這個『德』字就體現了這種思想。什麼是德?四下無人做好事、不做惡事才是真正的德嘛,那誰在看呢?神在看。你看這個德字右邊,是由『十目一心』組成,『一』上面這十顆眼睛是神的眼睛,盯著人的心在看呢。」張景南言簡意賅地就把中華文化敬天知命的部分通過漢字的構造講了出來。
中國大陸推行的「簡體字」,因其簡化,切割了字體的結構,抹去了文字的意義,喪失了漢字的內涵和形體之美感。
「漢字的本身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有著意義的文字,簡化後的漢字喪失了其特有的內涵。」張景南舉例說明﹐「比如上一次在專訪中談到的國家的『國』,外面方框是邊界,裡面是『戈』,就是武力,還有『口』,就是人口,裡面的一橫就是統一,像現在的國家都要有這些才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主的涵義。而簡體字的『國』呢,是一個框,裡面是一個『玉』字,這個『玉』代表玉璽﹐玉璽是專制時期的產物﹐簡化後的『國』字不就是體現專制的思維嗎。」
「還有飛翔的『飛』字﹐正體字裡﹐『飛』字是兩隻翅膀﹐加上一個『升』﹐才能飛翔﹐簡體字呢﹐只有一隻翅膀怎麼飛﹖」
「你看義氣的『義』字,羊+我=義,人用羊羔敬天,代表有神作中保,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意思。簡體字的『義』字成了一把『叉』加一點,實在讓人看不出是什麼意思。」張景南繼續說:「還有眾人的『眾』字,正體字是下面有三個人,『三』代表多的意思,三個人合力頂著一個東西,代表『眾志成城』。簡體字的『眾』呢,是三個人在一起,沒有共同目標,恐怕會成一盤散沙。」
「所以,文字帶來文化,中華文化的精隨涵蓋金木水火土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四季、十二個時辰等,串起來才有意義。」
紐約華僑學校 百年老校樹典範
據張景南介紹,僑委會除了提供基本語文課程教材外,同時還提供文化教材如《弟子規》、《三十六計》等國學經典著作,通過圖畫和故事,傳授歷史和中華文化。為了因應數位化,很多僑教資料現在上網就能看到,為教師們提供了方便,資料有趣豐富,讓學生也學得更開心。
張景南表示,紐約華僑學校是百年老校,在堅持使用正體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得很好。他並建議海外中文學校老師可利用時間帶學生回臺灣,看看臺灣的人文素養、人情味,從實際接觸中學習文化的內涵,如何把中華文化的精髓融入現實生活中,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張景南說,教育是百年大計,沒有僑教就沒有僑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通過眾人的不斷努力,播下的種子一定都會扎根成長、開花結果,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得以在海外傳揚。
(責任編輯:索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