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教文化

調查:中國患者僅10%信任醫生

【大紀元2013年03月1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中國的一項的有關醫患關係的調查報告顯示,僅有10%的患者信任醫生。有兩會代表認為,醫療資源分配不公,醫院追求經濟效益是導致醫患矛盾加劇的原因。

《廣州日報》3月18日報道,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院長於金明在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的討論會上,出示了一項有關華東地區30家醫院醫患關係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僅有10%的患者信任醫生。引起不少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報道說,優質醫療資源缺乏,並且過於集中,醫院任務隨之加重,使許多醫生身心疲憊,對患者的提問和疑慮難免敷衍。而醫患矛盾最直接的原因恰是溝通不夠。統計顯示,70%以上的醫療糾紛由此引起。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認為,醫護人員態度差,歸根結底是醫學人文關懷的缺失。另一位代表陳竺則指出,中國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源則是體制問題。一定要改掉以藥補醫的弊端.如果醫院、醫生依靠從最弱勢的群體身上賺錢,醫患關係能好嗎?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以病人為中心是醫衛行業的工作準則,如果爭取利益最大化,這個行業就會走上邪路。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專家胡宗義,就中國這些年來日趨惡化的醫患矛盾表示,中國目前整個社會風氣敗壞,連很多醫生和護士都捲入了想方設法掙錢的洪流中去,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當然無法信任這些醫療人士:

「這跟社會的整個大環境有關。整體的道德下滑,造成大家誰都不相信誰,而且大家整個都向「錢」看。醫生當然也想給人治好病,因為畢竟解決了人家的問題,治好了病,他們也有成就感。但醫生看到整個社會都在掙錢,醫生也想別的辦法,那就紅包啊、回扣啊等各種各樣的辦法都出來了。有些付得起的人他付了就付了,也無所謂。但是那些弱勢群體,他沒有辦法付,但找好醫生他又不得不付很多錢,他就心理不平衡了。那這矛盾就來了。」

官方新華網最近的一則報道說,目前在中國,許多醫生抱怨,他們的子女表示,哪怕工資再高也不願做醫生。全國人大代表、眼科醫生李甦雁表示,他的女兒不僅自己不願當醫生,甚至也不願嫁給醫生。全國人大代表、肺移植專家陳靜瑜感歎,醫護行業本是受人尊重的行業,但近年來隨著醫患矛盾不斷增多,並經常出現暴力事件,使醫療行業的吸引力大為降低,甚至被一些人看做危險的職業。再加上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這樣下去,將來醫護行業怎麼吸引優秀人才?

報道還說,對此,江蘇省衛生廳廳長王詠紅認為,中國的醫護人員與患者的矛盾日趨增長,與當前醫療資源稀缺有關,目前政府和社會所能提供的衛生服務,遠遠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解決醫患矛盾,一方面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盡快修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提高醫療糾紛處理的法制化和規範化水平。

國際反腐組織「透明國際」的亞太事務負責人廖然則指出,中國政府多年前把醫療服務劃為盈利行業,中國醫療界的腐敗也日趨嚴重,導致患者花錢很多卻得不到應有的醫療服務:

「我有幾個醫生朋友確實說,他們的子女都覺得他們的名聲非常不好。他們說,一天累的要死,連正常生活都沒有,經常幹到晚上9點、10點才回家,一天做十幾個手術,累得半死,為什麼連子女都瞧不起自己?在中國看病難,而且這個國家人口確實太多。你到每一個醫院去,大家都想看名醫,但名醫掛號都是有限的。在這種資源奇缺的情況下,為了得到名義的關照,你得額外的送錢。此外,中國現在的制度下,也沒有區別的機制:醫術高明和不高明,收入都沒有區別。此外,對從事道德敗壞、缺乏醫德行為的那些醫生,也沒有制約的機制。這樣大家就失去了對醫生的信任。

中新網報道說,近年來,中國大陸屢禁不止的醫療領域醜聞事件,讓飽受看病難、看病貴的患者群體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越來越低,一些患者甚至採取違法手段向醫方宣洩、報復。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台州醫院院長陳海嘯在全國兩會期間指出,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醫療市場一味追求「經濟醫療」,從而使老百姓的醫療負擔變得非常沉重。醫療行業的壟斷性以及一些醫生職業素養的下降,共同把醫療費用抬高,導致患者看病難、看病貴。陳海嘯還指出,在中國,80%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中,但有80%人口的農村卻缺醫少藥。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