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北文青生活考 展跨世代記憶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6日電)校園民歌、黑膠唱片、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海報,勾勒出文青面貌,透過「台北文青生活考」展,展現跨世代記憶。

「台北文青生活考」邀請近百名作家,書寫他們的文青故事,300多件展品從光復初期的反共文學、文藝函授學校,到1960、1970年代美式文化、校園民歌、實驗劇場到解嚴後的學運世代,各世代所參與、創造的文青生活史一一呈現。

展區裡油印機、校園民歌黑膠唱片、台灣電影新浪潮代表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海報,以及早期的「文學雜誌」、「現代文學」刊物等都相當吸睛,並營造出1960年代西餐廳、1970年代文藝營教室等實景。

展場中可觀賞到「文青」定義隨著不同世代的演變流程。1969年考上大學的作家王岫回憶道,60、70年代大學錄取率低,大學生算是社會菁英,走在大學校園裡,洋裝書一抱在手上,就似乎是天之驕子,社會也會以「文藝青年」稱呼大學生。

作家楊照與當時的文藝青年,在80年代留連於國際學舍體育館(現今大安森林公園裡)書展,讀著台灣各出版社的中文書籍;90年代初的金馬國際影展,讓投身兒童文學的謝鴻文與其他文藝青年們,把長春戲院及樓下的麥當勞當成他們談文說藝的「明星咖啡屋」。

作家徐嘉澤心目中的正港文青除熱衷文學外,也不忘追地下樂團、從事社會運動、語文能力佳,充分了解自己的喜好,以及對整個國家的美好想望。

「台北文青生活考」特展,即日起至31日在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展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