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筆記:感人至深的《林肯》表現手法
【大紀元2013年03月10日訊】第一次看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林肯》,是因為它受到影評界一致的推崇。第二次看《林肯》,是想看新科的奧斯卡影帝丹尼爾‧ 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如何能演活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第三次看《林肯》,則是因為它有別於傳統拍攝傳記電影,詮釋手法新穎別緻。
在影片中,林肯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總統,而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鄰家大伯,會用溫暖且幽默的語氣來與民眾聊天;同時他也像其他父親一樣,不忍讓自己兒子羅伯特上戰場。影片沒有刻意營造一位偉大的人物,而是讓觀眾透過鏡頭來體味一位偉人的真實。
未看影片之前,筆者以為導演斯皮爾伯格會用許多激烈浩大的戰爭場面來闡述南北戰爭這部重要的史詩,但聰明的導演則利用一些場景來取代血腥的戰爭場面,比如,羅伯特看到了許多殘缺不全的屍體傾倒掩埋的情形,以及林肯騎馬巡視南軍投降後戰場屍體推積如山的狀況。而電影真正聚焦的是眾議院,是兩黨議員為第十三號修正案辯論的唇槍舌戰。
影片沒有直接表現林肯遇刺的情形,而是透過小兒子泰德在看音樂劇時,突然聽到噩耗,抱著欄杆痛哭。影片的這種處理手法,給觀眾以更加強烈的沖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