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醫療新聞

研究:要吃得好 也要吃得巧

【大紀元2013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晚上進食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大於白天進食,因為前者會將食物轉化成脂肪,而後者則是轉化成熱量。生物體為了配合地球自轉造成的白天與黑夜的週期,體內會有個計時器,每24小時會調整一次,稱為「日變時鐘」(circadian clock),幫著建立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習慣。

這項新研究主要是觀察到老鼠在日變時鐘受到干擾時,會在體內累積更多的脂肪,這也說明瞭夜間工作人員更容易得到糖尿病以及肥胖的原因。

該研究共同主持人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時間生物學家卡爾約翰遜(Carl Johnson)表示,生物時鐘一旦被中斷,即便攝取的熱量或食量並未增加,體內的代謝傾向製造更多的脂肪,因此,不只是要吃得好,也要注意進食的時間點。

研究團隊將實驗老鼠保持在昏暗的紅光下,干擾它們的日變時鐘,老鼠體內對胰島素出現抗阻性,這表示細胞組織沒有回應胰島素的信號,造成糖份並未轉換成熱量,產生更多的脂肪。

雖然過去的研究已懷疑日變時鐘可能是造成夜間工作者更容易得糖尿病或肥胖的主要原因,但並不清楚運作機制。本項研究從老鼠體內的生理變化找到了答案,老鼠的生物時鐘與人類相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研究團隊由老鼠體內日變時鐘觀察到胰島素可能是關鍵要素。

胰島素是胰臟分泌的賀爾蒙,控制身體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當血糖太高時,胰島素就會產生作用,讓血液中的糖分進入細胞,無法利用的過多糖份則會轉換成脂肪。

本項研究近日發表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

(責任編輯: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