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神傳美術 文藝復興盛期

米開朗基羅(4)與達芬奇交鋒

《安加里之戰》與《卡西納之役》
作者:周怡秀
《卡西納戰役》摹本,Bastiano da Sangallo 作。(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1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續前文

《安加里之戰》與《卡西納之役》

佛羅倫斯在一四九四年成立共和國後,新政府決定在維奇歐宮(舊宮,Palazzo Vecchio,今市政廳)增設一個能容納五百人的議會大廳(salon dei Cinque-cento)。大部分的建築工程在一五〇〇年完成,但會議廳的兩側需要裝飾壁畫以展現共和國的光榮歷史,特別是一三九四年對比薩和一四四〇年對米蘭的兩次勝利戰役。政府決定邀請藝術界的重量級大師來共襄盛舉。於是首先邀請了米蘭《最後的晚餐》的作者達芬奇繪製《安加里之戰》;幾個月後,又託藝壇新星米開朗基羅繪製另一面牆壁,表現戰勝比薩的「卡西納」戰役。這是完成《大衛像》之後,米開朗基羅立刻面對另一項重要的公共工程。

魯本斯的《安加里之戰》摹本。(公有領域)

在佛羅倫斯,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兩位藝術天才之間的不睦是眾所周知的。年齡的差距使他們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世代﹕達芬奇屬於十五世紀偉大的羅倫佐時代;而年輕二十三歲的米開朗基羅則屬於薩弗納羅拉以後的共和時代。在外表和性格上倆人也不同,達芬奇注重外表,儀態溫雅;米開朗基羅不修邊幅,直率粗魯;達芬奇喜以理性、科學的態度來對待藝術,米開朗基羅則以內在激情表現靈性之美。藝術觀點上,達芬奇認為繪畫是最高尚的藝術,能真實表現出所有眼睛看到的所有景物,以雕刻家自居的米開朗基羅認為雕刻是更偉大的藝術。米開朗基羅曾經當眾嘲弄達芬奇米蘭青銅騎馬像的失敗(註一);而達芬奇也在《大衛像》安置的會議上和米開朗基羅意見相左,欲使大衛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所以,當兩大巨星將在維奇歐宮會議大廳對壘競技的消息傳出後,立刻成為佛羅倫斯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共和政府的用意在於掀起活動熱潮,同時可以此競爭刺激兩位大師將才華發揮到極限,為佛羅倫斯再創作出偉大藝術。這個事件確實哄動一時,甚至許多其它地區的藝術家(例如拉斐爾就是其一)都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慕名前來觀摩兩位大師的作品。可惜的是,兩個藝術家最終都沒有完成他們的工作而離開了佛羅倫斯。倒不是藝術家不夠努力,其實倆人都準備了巨大的厚紙板草圖,也都曾經公開展示在公眾眼前。

佛羅倫斯領主廣場的維奇歐宮(舊宮)剖面圖,亦即市政廳所在。中央大廳即為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以壁畫對壘的五百人會議廳。(shutterstock)

由於達芬奇不願受限於濕壁畫,再次大膽嘗試陌生的技法—失傳已久的羅馬蠟畫技術,結果以失敗告終(註二);而米開朗基羅甚至還沒有動到筆刷,就因為教皇儒略二世的緊急徵召而前往羅馬簽約,為教皇設計靈寢雕像。

至於《卡西納戰役》的圖稿,在米開朗基羅離開之後曾經轉傳於藝術家之間,可惜被過度的臨摹而逐漸毀損,甚至被搶撕成數片,散落於意大利各地宮廷,最後不知所終。我們只能從後世幾代畫家的臨摹版本和米開朗基羅的素描習作中,大致揣摩出原作的樣貌。

米開朗基羅為《卡西納戰役》所作的習作,人體的大幅度扭轉能表現肌肉結構的變化,充滿力量。

根據Giovanni Villani的十四世紀編年記載,在卡西納附近紮營的佛羅倫斯士兵們,正在亞諾河中洗浴時突遇敵軍來襲。米開朗基羅的草圖中,表現了裸身洗浴的士兵們聽到號角響起,慌忙中抓起武器起身應戰的情況。藉著這個題材,米開朗基羅充分表現了的人體大幅度扭轉的各種動態,充滿緊張與陽剛的力量;與他早年的浮雕《山陀兒之戰》遙相呼應。相較於達芬奇從繪畫的角度來經營畫面效果,米開朗基羅自始至終沒有忘記他雕刻家的身分,他以人體為表現元素,畫中人物一個個如雕像般肌肉結實,輪廓分明;整體的造形力度生動而緊密。

這一場原來被高度期待的藝術對決就這樣勝負未定而不了了之。@(待續)

註釋:

註一:十六世紀中期Anonimo Magliabechiano在他的手稿中記載了一段軼事:一日達芬奇和喬凡尼‧達‧加文偶然經過聖三位教堂,一群紳士正在討論但丁的一段文字,他們叫住達芬奇請他解釋其中涵意。正好米開朗基羅也經過,其中有人和他打了招呼。達芬奇就說:「問米開朗基羅吧,他可以為你們解釋。」米開朗基羅以為達芬奇在嘲弄他,就氣沖沖地回答:「你倒是自己解釋,畫了騎馬銅像的草圖又鑄不出來,把它留在那兒走了,真是丟臉。」說完後大步走開,留下了面紅耳赤的達芬奇。

註二:達芬奇使用古代的蠟畫技術,上色前將蠟和顏料溶合,在塗了松脂的石膏表面作畫,由於這種技術本身的用法,色彩無法自然乾;加上天候不佳,突然的潮氣使得固定草圖的泥灰液化。達芬奇為了克服這種情況使用火盆暖牆,結果使得上方的色彩尚未凝固,下方的顏色卻因火烤而溶解流失了。最後畫家不得不宣布放棄。(見文藝復興盛期(十三)-達芬奇返鄉獻技:《安加里戰役》)。@#

──轉載自  //artium.co/zh-hant/node/16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點閱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悲傷的聖母不但顯得年輕美好,而且表情相當平靜,並未像一般喪子的母親那樣涕淚縱橫、號啕大哭。除了不破壞美感,米開朗基羅同時也藉此表現了聖母超然的神性。
  • 米開蘭基羅在完成大衛像之後不久,一位收藏家安喬羅·東尼表示希望能擁有一件米開蘭基羅的作品來充實自己的收藏。於是米開蘭基羅便著手繪製一幅圓形構圖的蛋彩畫《聖家族像》。
  • 1475年3月6日晚間8點左右,在佛羅倫斯誕生了一個男嬰。孩子的父親路多維克.迪.雷奧納多,確信自己在這個嬰孩身上發現了超乎常人的聖質,於是在神的啟示下,為他取名為《米開蘭基羅》(意為米榭爾大天使)。孩子的星相圖中,水星和金星落於木星座的位置,預示了他的心和手注定要創造出偉大美好的藝術品。
  • 雷歐納多·達·芬奇的多才多藝經常為人所樂道,他身兼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音樂家、工程師於一身,是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全才人物。不過,多才多藝也可能成為一個缺點。人生有無數的選擇,而人的生命有限,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即使天才如達芬奇者,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我們可以從達芬奇一些生平事蹟來看看他怎麼對待自己的才華。
  • 古人類都有對神對信仰,最早的藝術品也都出現在神的殿堂裏,表現神聖美好的境界。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也不例外,只是在人文主義的思潮下,藝術家以更人性化的角度來表現神和闡釋教義。也由於藝術的發展,除了教會大量以藝術來讚頌神、彰顯神的存在和偉大之外,許多有能力的商人或富裕家族也都希望擁有表現神的宗教藝術品;特別是表現聖潔、慈愛與天真的『聖母子』更是歷久不衰的熱門題材。
  • 文藝復興盛期另一位與達芬奇勢均力敵的藝術巨擘是米開蘭基羅。他們先後出生、成長於佛羅倫斯,是同鄉也是競爭對手。米開朗基羅比達芬奇晚23年出生,卻多活了45年,是文藝復興盛期最長壽、影響力最大的大師之一。他一生跨越了文藝復興的早期、盛期到晚期,看到了羅馬的興衰,也引領著藝術的變革,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矯飾主義和後來的巴羅克風格。
  • 1492年羅倫佐去世後,米開蘭基羅回到自己家中。這段期間他得到佛羅倫斯聖神教堂院長的協助下,他得以利用教堂醫院(l'hôpital Santo Spirito de Florence)的屍體進行解剖研究,一窺人體結構之奧秘。為此米開朗基羅雕刻了一件木製的耶穌像(wooden crucifix,1492-93)回報給教堂。
  • 1501年,26歲的米開蘭基羅回到成為共和政體的佛羅倫斯,此時薩弗納羅拉已被處以火刑,索德里尼(Piero Soderini)於1502年繼任行政首長,呈現一番新氣象。由於羅馬的《聖母悼子像》廣受讚譽,米開朗基羅開始嶄露頭角,大量的工作合同蜂擁而至,其中最重要的,應屬新共和國政府委託的重要公共藝術工程,一是代表佛羅倫斯精神的《大衛》雕像(1501~1503年),其次是在維奇歐宮的議事大廳與達芬奇《安加里之戰》對壘的壁畫《卡西納之役》。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