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東西方交匯點 李安攜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大紀元2013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辰綜合報導)第85屆奧斯卡華人導演李安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和最佳配樂獎4項獎項。站在東西方交匯點,李安攜中國元素再次閃耀奧斯卡舞台。
銷量奇好 反映人性的衝擊
影片故事來自2002年的布克獎得主–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Yann-Martell)的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布克獎是英語小說界的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該小說,不僅銷量奇好,部份美國中學甚至將之作為課外閱讀材料,組織討論人的精神價值和宗教價值。
影片突出少年派海上的艱辛之旅和心路歷程,從一開始不吃不喝等死,到和大海搏鬥,以魚蝦和海龜為食,養活自己和老虎,漂泊227天直至踏上海岸生存下來。
有人說,少年派面臨的命運挑戰和對人生、宗教的感悟,亦正是李安自己關於挑戰命運的寫照。李安曾從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獲得者到一跌谷底,咬牙堅持六年家居男生活,到最後脫穎而出。
不過也有人說,看完影片《少年Pi》之後,感到對宗教與上帝的懷疑迷茫與殘酷人性、現實世界的驚心、無奈甚至絕望。
東方之美傾倒好萊塢
李安的電影安靜而感性,故事的背後有著深深的意蘊。有人說,李安傾倒世界真正的原因是他電影展現的東方之美。在李安的自述中,跟很多東方家庭的孩子一樣,他和父親有很深的感情,同時伴隨著難以消除的隔閡誤解。影片中少年PI對父親的差異與疑惑,確實一如過去李安常拍的、十足東方味的父子關係:從隔閡、壓抑、反抗到最後的體諒。
之前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臥虎藏龍》同樣富含東方哲學思想,影片人物俞秀蓮和李慕白,雖行走江湖,其所恪守的倫理仍然是東方的隱忍和克制。
在李安的電影中,東西文化的衝撞和矛盾也是主旋律。無論是《推手》,還是《喜宴》,甚至在《臥虎藏龍》裡,都能看到中西文化交匯的影子。這使得李安的電影在洞徹東西方人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能引起兩者的共鳴。
馬友友—中國傳統文化中孕育出世界上著名大提琴家
在世界藝術的舞台上,不乏有影響力的中國人,被西方社會譽為世界上著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即是其中佼佼者。每年超過一百場世界巡演,獲得過15次音樂界的奧斯卡——葛萊美獎,美國總統布什親自頒發「國家藝術獎章」,馬友友還被任為聯合國和平大使、奧巴馬總統的藝術和人文委員會代表。
但是,成就他藝術巔峰的環境不在中國大陸,而是在西方社會。出生在巴黎,七歲隨音樂家父母移民到紐約,馬友友即在這個世界藝術之都以來自東方的音樂神童之姿一鳴驚人。
在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裡,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表現了中國人含蓄深沉的感情,打動了很多觀眾。
在接受《新紀元》採訪,詮釋他的作品如何能打動這麼多東西方觀眾時,馬友友說,「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我從小就是聽他講故事長大的:三國誌、諸葛亮、曹操,多的數不完。中國古典文化和價值觀從小就根植在我的心裏,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道家的思想,佛家的理念。所以,雖然我從沒有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裏,但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價值是我生命的 一部份。」
馬友友也希望被人們記住:他首先是一個充滿了人性的人,其次是一個世界知名的音樂家,然後是一個傑出的大提琴演奏家。
好萊塢影視音樂大獎 《自由中國》獲提名
這是一個新舊交替和締造未來的時代,東西方的文化碰撞不斷的閃耀出美麗的火花。
好萊塢影視音樂大獎(HMMA)2012年「最佳原聲音樂獎」提名中,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記錄片《自由中國》配樂入圍。
對於《自由中國》配樂的特點,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在其文章《震撼人心的故事撞擊心靈的音樂》中這樣描述:「帶有典型中國元素的交響詩畫,時而悠遠空靈、時而氣勢磅礡、時而悲憤哭訴、又時而哀怨無助,讓人在感動之餘,更感嘆這音樂的偉大表現力。」「影片最後,……震撼人心的交響音樂再次響起。伴隨著飽含希望的 旋律,一雙雙純真的眼睛、一盞盞暗夜中的燭光,把人們反抗獨裁暴力渴求自由的內心表現得如此唯美,笛子和古箏那清澈的音符流淌出修煉者們內心的寧靜與安祥。」
關於創作過程,陳東曾對記者如是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一種神傳文化,包含了佛、道等許多東西。但中共建政以後,卻幾乎無漏地毀壞了這個文化。所以當我寫這段音樂時,畫面就從抽像的鏡頭展現成一部神聖、悲壯的歷史畫卷,而音樂的旋律也同時展現在眼前。」
到目前為止,真實記錄法輪功學員在中國大陸遭受中共殘酷迫害的影片《自由中國》,已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