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中華民國行憲在台灣選舉史(1)
【大紀元2013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設立 「選舉時光長廊」,圖文並茂回顧中華民國近60、70年來的選舉演變史。中選會主委張博雅說,回溯行憲至今,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先後歷經動員戡亂時期、戒嚴、解嚴、開放黨禁、開放報禁、立法保障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也經歷兩次政黨輪替等政治變遷。
張博雅表示,中選會整理收藏照片,並向總統府、立法院、台灣省諮議會、國史館、檔案管理局等機關蒐羅共40餘張珍貴照片,設立「選舉時光長廊」,分成「選舉大事紀」、「選舉機關」、「選舉法規」3主軸。
台灣的民主自由是大陸人心之嚮往,很想了解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及民主與人權的逐步落實,中選會提供的中華民國從動員戡亂時期至今的選舉演變史,其中的「選舉大事紀」部分,共有珍貴的33張照片,包括國大代表在1948年選出第1任總統蔣中正的選票、1969年民眾扶老攜幼參加政府遷台首次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以及計算機未普及前,選務人員用算盤核算選票的情景等寶貴資料,將台灣的選舉發展民主軌跡一幕幕呈現。
1946.04.15 第1屆臺灣省參議會議員選舉,由各縣市參議會分別選出。
1947.11.21~23 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1948.01.21~23 第1屆立法委員選舉。
1948.01~03 第1屆監察委員選舉。
[[3]]
1948.04.19 第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總統蔣中正,4月23日選出副總統李宗仁,任期6年。
1949.05.20 臺灣省自38年5月20日零時起宣告戒嚴。
1950.09.24~40.07.29 臺灣省第1屆縣市議員、縣市長選舉,自39年至40年間分別分期舉行(縣市議員分6期,縣市長分8期)。
1951.11.18 第1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選舉,由各縣市議會議員以間接選舉方式選出,成立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取代省參議會,任期2年。
1954.05.02 第2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選舉,改由各縣市公民直接選舉,任期3年。
[[8]]
1959.06.24 第3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改為第1屆臺灣省議會。
[[10]]
1969.12.20 辦理國民大會代表增補選、立法委員增選及監察委員增選,為政府遷台後首次辦理之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1977.11.19 臺灣省第7屆縣市長選舉發生臺灣地方自治選舉以來最嚴重的衝突事件(中壢事件)。
1978.12.16 原訂1978年底進行之增額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及監察委員選舉,因中美斷交,總統發布緊急處分令,停止競選活動,延期舉行選舉。
1980.12.06 1980年國內情勢穩定,政府決定恢復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1987.07.15 臺灣地區自1987年7月15日零時起解除戒嚴。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