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融合澳德日 走出台灣技職特色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許秩維台北17日電)台灣技職體系正面臨轉型階段,教育部參考澳洲、德國、日本的成功經驗,融入台灣環境,再造技職榮光。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澳洲最大的特色是設有「國家檢測機構(NATA)」,是一個政府、企業合力出資的公正組織,每3年一輪,訂出各產業領域需要的職能標準,並以此設計證照,學校在依照證照設計課程。

李彥儀認為,澳洲NATA模式能讓產、學間緊密結合,並確保學生具備職場能力,畢業後便能順利和產業接軌。台灣教育部目前已積極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合作,訂出各領域需要的職能標準。

為了落實證照效用,勞委會陸續修改「技術上與公共安全有關事業機構應僱用技術士之業別及比率」,規定部分行業,必須僱用一定比例的甲級、乙級、丙級技術士。例如中式自助餐飲業,50%以上的員工必須領有「中餐烹調技術士」證照。李彥儀說,未來還會逐步調整比例。

德國也擁有傲人的技職教育,李彥儀認為關鍵在於「雙軌制」,學生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一半時間在產業界,且著重「師徒制」,透過專業技能人員的帶領,傳承關鍵技藝。

不過,李彥儀說,德國的「師徒制」有其歷史背景,社會對於資深技師非常尊重,才能和教授平起平坐,一起規劃課程。台灣還沒有這樣的社會風氣,需要長時間形塑。

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也認為,要學習德國模式,學生和家長必須擺脫「只有讀書高」的思想。在歐洲,很多人白天當「黑手」,下班後就換上西裝,從不覺得低人一等。

至於日本的技職教育,特色在於每個縣市都有1所公立的高等技術學校。李彥儀說,這類學制有點像台灣早期的五專,規模雖然不大,但強調和地方產業結合。

李彥儀說,台灣把日本模式用在學校對焦企業,例如南台科技大學和西基動畫公司、台北科技大學和車輛工程廠商等,發揮學校特色專長。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台灣技職教育並不差,和澳、德、日可並列世界領先國家,不必妄自菲薄,只是隨著產業轉型,教育也面臨改革的需求。他呼籲產業界必須和教育界攜手共進,畢竟降低學用落差,就是減少企業的訓練成本,身為用人單位,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