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7日電)台灣雙北市房價所得比太高成為近來熱門話題,房地產界認為,惟有增加供給、推動都更才能平抑房價,同時拚經濟增加工作機會與所得,才是降低購屋壓力的良方。
央行官員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高達 12.4倍,相對其他國家約5倍,顯得太高;而財政部長張盛和也認為,高房價的主因在於資金行情、供需關係以及預期心理;台北市房市指標如租金投報比率來看,台北市已經達到泡沫化危機。
中華民國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于俊明表示,建築的基本原料─土地少,雙北市的房屋供給稀少,推動都更困難重重,加上需求強烈,資金沒有更好的投資出路,自然不斷墊高房價。
于俊明指出,政府推動奢侈稅逾兩年,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抑制房價,不過交易量萎縮,相對的,卻也造成流動性降低,供給減少。
對於雙北市房價所得比太高,他認為,政府應思考推動各項經濟建設,提高就業和所得將分母擴大,增加房屋供給、大力推動都更、勿再祭出打房措施才能將分子縮小,否則只能任由房價所得比愈來愈大。
于俊明認同央行提出的房市六大藥方中的「興建合宜住宅」、「推動捷運延伸工程」,可以讓年輕人或中低收入的民眾得以滿足居住需求,並藉由快速綿密的交通建設拉近都市蛋黃和蛋白區的距離。
遠雄企業團副總經理蔡宗易說,台北市房屋供給不足8萬戶,需求相當大,而政府政策又希望吸引國際人才、人員、資金到台灣來,又要國際化,房屋供給又缺少,房價要如何跌呢?
蔡宗易希望政府對房屋要有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和商品化兩種觀念,對於年輕人和平民百姓要用合宜宅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對於有一定積蓄想換好房或是資本雄厚想住豪宅,就要當成商品房的定位去思考。
他強調,既然是商品房就讓市場機制去決定商品房的買賣,要讓房價穩定就增加房屋供給,如同央行提出六大藥方的多建合宜宅、延伸捷運,擴大蛋黃區範圍,對所有居住者都好。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認為,若市場利率仍偏低,稅制不大幅調整,房價找不到回檔的理由;若是房價無法回檔,政府就必須思考照顧買不起房屋者的居住需求,例如增加只租不售的青年宅,以解決他們的居住需求,加上台灣的房屋租金不算貴,一次可以安定的承租 3到 5年,待手邊有一定積蓄時再去買房,至少可以達到穩定社會的功能。
蘇啟榮強調,市場上熱錢過多,缺少投資管道,只好進軍房地產市場,推升房價上漲,因此溯本清源是將熱錢導入產業發展,並塑造獲利程度高於房地產,熱錢才會抽離房地產市場,否則台灣產業仍在原地踏步,不會創造更多就業和所得,房地產市場更熱。
蘇啟榮說,期盼政府加快重大經建措施,例如桃圍航空城、經濟示範區等要快一點定案,莫再拖上十餘年,讓民眾和產業界更清楚產業政策和規劃,鼓勵熱錢前進投資,才能根本解決產業發展不足,房地產太熱的窒礙與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