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6日電)從美麗灣環評爭議開始,東海岸觀光開發即受關注。開發台灣最後的後花園,不再是侷限於環保與地方發展的單純角力,更考驗相關單位對國土規劃是否有更具魄力的遠瞻思維。
紀錄片「看見台灣」凸顯南投縣清境地區過度開發問題,內政部長李鴻源5日指出,清境農場134家民宿中僅4家合法。清境民宿拆不拆?形成中央、地方與業者難解角力。
與清境農場同樣有過度開發的問題,恐將東海岸上演。
從美麗灣渡假村不當開發開始,東海岸觀光開發就受到環團關注及強烈抨擊。以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計畫為例,此計畫面積達25公頃房間量550間,據環差書說明,渡假村預計每天用水892公噸,遭台東在地民間團體質疑,此用水量推估有低估之嫌。
台東在地民間團體引據經濟部水資源局對旅館業用水調查顯示,旅館業每人每天用水量高達902公升,若再加上員工及游泳池等其他用水,每天實際所需自來水應為1665公噸,棕櫚濱海渡假村業者恐低估了773公噸用水量。
旅館業是耗水產業,在長期缺乏水源的東海岸,杉原灣水源從何而來?台東在地民團憂心,台東市與卑南鄉使用同一供水系統來源:利嘉溪,大巴六九溪和11口地下水源。每逢颱風季大巴六九溪已成斷流,利嘉溪長期也處在斷流狀態,若再放任大型旅館開發來分水,恐爆發與民搶水狀況。
加上台東因地勢關係,無水庫儲水不易,從水資源分配來看,大型國際渡假村並不適合在缺水的杉原灣上開發。
此外,地球公民基金會日前也早已指出,小小一個杉原灣就有6個開發案(除美麗灣、棕櫚濱海渡假村,還有娜路灣,台東渡假村,都蘭灣黃金海和杉原渡假村)總面積達89公頃增加1500間客房。
如此大的遊客量進入該地,勢必造成巨大衝擊。地球公民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表示,據交通部預估,民國110年該區單日可達1萬4000人次,有高達6000多個房間需求。她強調,從水源、污水廢棄物處理、交通壅塞、水土保持、海洋污染、原始珊瑚礁破壞、原民文化破壞與生活侵擾等,「不出10年,杉原灣將成為海邊的『清境農場』!」
上述開發案都是很久前就通過環評,當時情勢與現況必然不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99年曾要求交通部觀光局進行都蘭灣整體開發總量管制的政策環評,許多立委也多次在國會質詢時要求,但遲遲未有下文。
由於台灣東海岸地形特殊,即便有劃設沿海保護區,但因保護海岸土地的海岸法遲未通過,如今僅靠每個開發案單一做環差評估監督,恐有不周且難顧全面。
「開發有不可回覆性,上述開發案都應暫緩,」環團及民團憂心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後花園很快就看不見任何值得保護的資源。呼籲交通部觀光局應儘速進行相關整體政策環評,重新確認「總開發量體」,才能真正幫助台東發展兼具優質及永續的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