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23日電)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開放式展覽」打破文物不可觸摸的限制,且以語音導覽背心,讓視障者更接近考古文化。
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館長吳秀慈,今天與西都原考古博物館館長大坪隆昭締結姊妹館,希望藉交流經驗,將生冷的考古更生活化、國際化。
大坪隆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九州西都原是一座專業的考古博物館,建築最大的特色是有如立在丘陵上的「山城」建築,尤其以古墳時代遺址著稱。
大坪隆昭表示,古墳群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前方後圓墳」,其中,女狹穗塚陵墓(埋葬女性的古墳),是九州最大規模的古墳;另外,還有鎖眼形狀的「男狹穗塚」則是日本最大的古墳,被日本宮內廳認定為天皇皇族的陵墓。
古墳呈現扇貝狀,不過由於欠缺埋葬者的直接證據資料,僅標註為「參考地」。
前往考察的十三行博物館營運推廣組長游貞華說,西都原對文物修復、典藏、研究與展示的經驗,值得十三行借鏡。其中,古墓出土的骨骼、鐵器、陶器等都保存良好。
另外,讓游貞華印象深刻的是,西都原博物館的展示文物標準,已超越近年來很多的博物館採用的「可動手(Hands on)展示」概念,原則上採取「不拒絕觸摸」為基本觀念,對視障者更是福音。
西都原對考古文物有保存或管理上的必要時,可依博物館的判斷和權責,以透明箱或封存保護;展覽品則毫無設限,讓參觀者可零距離接觸。原則上「不拒絕觸摸」是西都原博物館十分重要的特色。
西都原有效以精簡人力營運博物館及遺址公園,十三行教育研究組長高麗真說,西都原每年只有10萬多遊客,十三行的教育推廣不錯,每年有數十萬遊客,彼此將借鏡學習。
西都原考古博物館於西元2004年開放,另一展示的特色是「常新展示」,不斷地提供最新資訊,因此讓遊客連流忘返。
語音導覽更讓考察的十三行博物館長吳秀慈印象深刻,她說,穿起導覽背心,不會因戴耳機影響公安逃生,透過展品櫃的感應,背心的喇叭解說文物,讓視障者開啟考古文物的視窗。
九州以古墳時代遺址著稱,西都原古墳群透過地下雷達探查,及GIS地理資訊系統,繪製地下地圖。吳秀慈說,借重西都原的展示經驗,明年將研究開放下罟坑遺址文物可以提供遊客觸摸,這也是深化雙方締約的具體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