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中華民國國寶剪紙藝師李煥章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 他曾於1991年獲教育部頒發「民族藝術薪傳獎」,2011年再入選新北市「傳統藝術師」。李煥章以中華傳統文化為題材創作膾炙人口作品無數, 他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八十七神仙卷》長達5、6公尺,花費3年才完成,被他視為傳家之寶。
《八十七神仙卷》
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日前舉辦「剪紙藝師-李煥章」口述歷史專書發表會上,李煥章展出鉅作《八十七神仙卷》。李煥章談到是在國小任教時,有一次到國立歷史博物館看到《八十七神仙卷》,他當時很喜歡,覺得實在很偉大,就用照相機拍結果很模糊。後來他花了好幾年到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收集,然後把這些資料拼湊在一起,由他和得意門生曾漪合作克服重重難關才完成。
李煥章表示,《八十七神仙卷》描繪東華大帝和南極仙翁與眾仙、仙仗樂隊,一同去朝拜原始天尊的情形。眾仙所持的法器、菩薩所戴的頭飾和髮髻都不同,富有神韻。眾仙徐徐進行中,仙女衣袂飄盪,令人神往,人若置身其中,儼然神仙中人矣!
李煥章說,據說《八十七神仙卷》是吳道子的手筆,而他自己在創作這幅作品時有感應,「有時候在萌昧當中,好像見到這些仙人表情、言語、朝拜儀式,那真是無法形容,讓他感到在藝術創作上得到提升。」
他的作品涵蓋包羅萬象,題材有《萬壽無疆》、《清明上河圖》、《八仙過海》、《關羽讀春秋》、《西遊記》、《龍舟》、《蘆雁》、《四大美人》、《海龍王》、《琴棋書畫》、《紅樓夢》、《鑑真和尚東渡船法》、《荷送飄香》、《梅花送香》、《牡丹富貴》、《高風亮節》等等,李煥章剪《紅樓夢》時對於史湘雲、賈寶玉、林黛玉的言行,甚至關於他們的詩都背下來,因為這樣才能傳神。
他介紹作品《琴棋書畫》,是到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中央圖書館收集到《琴》、《棋》、《書》、《畫》,然後結合在一起完成《琴棋書畫》,他很多作品都是創作的。《琴棋書畫》有到法國展覽,當時受到一致肯定與讚賞,讓他心中感到快樂與成就感。
李煥章將剪紙帶入藝術殿堂
李煥章是山東臨沂縣人,家鄉的農村是男耕女織的社會,那時家家都有一把剪刀;小姐出嫁就剪禧花,小孩圍兜兜的繡花叫兜兜花,午節送禮品的花叫禮花。窮人買不起豬肉,就剪個豬腿、豬頭放在供桌,這叫「豬腿花」、「豬頭花」,老人家炕頭上為求吉利剪「炕尾花」,貼在鏡子上就是「鏡花」。他因為有機會受教育,就幫忙描繪圖案,也跟著老奶奶學剪紙的一些基本技法。
在臺灣重拾剪紙技藝的李煥章熱愛藝術,只要有書法、版畫、美術、繪畫、剪紙等展覽都去看並做筆記,思考跟剪紙藝術結合做新的創意,像宋徽宗的瘦金體,他都能剪出來。另外,他也到目前發現最早剪紙圖樣的新疆吐魯蕃斯塔那蒐集資料,「新疆吐魯蕃博物館有殘存的圖片,原來有5種花樣,現在殘存對馬、對猴的剪紙,已經殘缺不全。李煥章回臺後為求歷史重現,參考過去的書刊,把5種花樣再完整的表達出來。」
過去的剪紙是在宮廷裡邊,利用金箔、銀箔來剪。剪紙必備剪刀、雕刻刀。傳統剪紙工藝中,基本材料的紙以宣紙和棉紙最為理想。李煥章研究出用綾紙創作,保存年限比故宮的書畫還長久。他也在剪紙色彩上做變化與鑽研,因為過去都只用紅紙剪,他用套色、染色、複色、拼色、繪色、噴色,而為了更了解色彩的奧秘與調配技巧,他也投入國畫的學習,使剪紙躍登藝術殿堂。在記者會現場李煥章還現場表演,他獨創的一種摺紙技巧,能在一秒內剪出一個星星,也獨創立體的「春」字等剪紙作品。
李煥章盼國家重視中華傳統剪紙的傳承
他分享,藝術是在乎每個人的意境、心胸,傳統的東西很好,不要丟掉。1991年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他上臺領獎說:「這個獎盃我幾乎快拿不動了,國家賦予我這樣的使命,我覺得責任重大,我願意用我一生學到的技藝、所學到的心得、所蒐集到的圖案,奉獻給社會,奉獻給我的學生,來感謝國家給我的餽贈。」他感慨的告訴記者,「我感覺到個人的生命很短暫,整個歷史、國家的生命才是長久的,所以想永遠流傳下來,主要是國家能夠重視。」
新北市政府文 化局副局長于玟表示,李煥章老師投入剪紙藝術五十多年,既精進剪紙技巧、開拓創作面向、深化作品意境,提升民俗工藝的價值,又積極透過各式展演、教學與推廣,為剪紙維繫一線命脈於不墜,其堅持與努力,令人敬佩。
[[10]]
李煥章先生口述歷史專書作者林明德表示,李煥章沉潛剪紙藝術五十多年,在剪法、題材、構圖、布局、意境上匠心獨運,脫俗轉精,為「民俗是藝術的土壤」提供具體的案例,而一幅幅典藏版的作品,毋寧證明了剪紙藝術也是作者生命情感的投射與再現。他特別撰寫一副對聯,聊表對大師的肯定:「出入雅俗為畢生紙藝、斟酌古今成一代藝師。」
[[12]]
李煥章先生口述歷史專書作者蕭淑貞說,她在李煥章身上看到最珍貴部分是他不管看到任何的挫敗、苦難,都會將它化成生命當中的養分,一生都在精進剪紙的技藝,而且他對剪紙的傳承也是全力以赴,有時候一天要趕2、3場到處去教學,當國內外有剪紙的表演及展覽活動邀請都義不容辭,「剪紙豐富了李煥章的人生,他也讓剪紙技藝發揮粲然的光彩。」
李煥章
李煥章(1925-)是家中獨子,8歲時讀私塾,跟著一位清朝的秀才學習三字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從小打下厚實的國學底子。他十歲時父親過世,母親賣豆腐含辛茹苦扶養他。1948年國共內戰,母親含淚忍悲,囑其逃亡保命成為流亡學生,1949年隨國民政府離開大陸投身軍旅十年。其後自臺北師範學校畢業,任教臺北市中正國小、兼任輔導組長數十年間,將家鄉習得的剪紙藝術發揚創新,大力推廣剪紙藝術教學,甚至有遠從日本來臺向其取經的學生。
1989年因推展社會教育貢獻良多獲頒教育部「教育文化獎章」;1991年更再度獲頒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傳統工藝:剪紙」。臺北市圓山兒童育樂中心更為其特別成立傳統藝術區剪紙藝術館「煥章館」。2011年再入選新北市「傳統藝術師」。
(責編: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