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公民運動與公共政策:台港澳中經驗之比較」國際研討會日前在臺舉行,台灣傳統基金會和開南大學邀請臺港澳中專家與會探討公民運動,他們並聚焦中共統戰影響兩岸四地的民主化。
臺港澳中公民運動、普世價值合流
台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前中選會主委黃石城致詞表示,臺港澳中公民運動、普世價值合流。他說,臺港澳的新公民運動多少受到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但更不可忽略「中(共)國因素」在此扮演的角色。尤其臺港的民主運動似有合流的趨勢,不但經驗交流成員互訪,更重要的是在示威議題的呈現上皆有「中(共)國因素」的背影。
黃石城舉例,如香港的推動普選運動、抗議陸客搶購奶粉運動、反對推行熱愛中國國民教育政策等等,與臺灣的抗議陳雲林訪臺、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服貿協議、反對旺中集團媒體壟斷皆與「中(共)國因素」脫不了關係。惟中(共)國本身亦不能倖免中國民眾自發性的抗爭運動,如維權運動、勞資糾紛示威運動、環保運動等等。這股新公民運動正在臺港澳中四地風起雲湧的展開,展現公民社會對於人性尊嚴的堅持,及追求合理的生存空間的期盼。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公民黨立法會(港島區)議員陳家洛強調,在香港歷任中央欽點保護的行政長官愈來愈不得人心,董建華、曾蔭權、振英三個都是獲得中央撐腰的政府,但在取信於香港巿民方面就徹底失敗了,因此中港兩制的矛盾也根本不可能在操控式的選舉中化解得到。
陳家洛說,近年困擾香港社會的幾個重大議題,例如2003 年的基本法第23條、2012 年的國民教育風波以至最近的電視發牌事件都顯示,政府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做了違背主流民意和損害香港核心價值的事,因此也經常要為管理自己製造出來的管治危機找「拆彈」的辦法,可謂步步驚心。
他認為,香港現時政治制度禮崩樂壞,政府施政決策不透明,要改變現況,要政府問責,香港必須換政府,更必須要改變現有制度。只有一個經過真正競選產生的政府,才有多些機會在「兩制」之間找出維護香港利益和核心價值的立足點,為施政發掘不同的道德基礎,推動社會變革。
在討論中國議題的研討會中,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徐斯儉則以中國環保抗爭案例─廣東番禺反垃圾焚燒的公民運動,為什麼改變了政策,闡述對中(共)國威權政治的意涵。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表示,臺灣2008年以來社會的抗議風潮,起因包括中(共)國因素、國民黨威權發展主義再現、網路世代的新青年社會運動等。香港的「基本法」23條立法爭議,反國教運動、要求特首普選的和平佔中運動等,都與中(共)國因素有關。他認為中(共)國因素的巨大氣旋,影響臺港社會運動與公民社會。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梁文韜說,中共統戰現在已經是你沒有想像到的地方,它都已經在進去了。他在香港長大非常清楚香港現在面對的那種痛苦;現在台灣非常危險,就像是幾年前的香港。
兩岸四地公民覺醒 公民運動蓬勃發展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余永逸表示,澳門勞工運動從1999年開始發達,在2000年、2006年、2007年的五一勞動節,因為失業、政府貪腐等原因舉行示威抗議活動。他說,澳門居民隨著新興工會的社會行動,已漸漸學會透過社會行動表達意見,這有助於日後社會運動的發展。
在國際研討會中,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強調「土地徵收必須純潔無暇!」,他認為現行區段徵收讓我們社會陷入龐大紛爭及危機,也造成土地正義的淪喪,這亟須大家一起努力,立即予以改正!畢竟土地徵收是非常嚴厲的手段,它必須是純潔無暇,不純淨的土地徵收必定會引發民眾強烈的抗爭!
黃石城表示,非暴力的公民社會運動帶有更高的道德訴求。旨在戳破少數利益集團與政府權力勾結、濫造的「依法行政」的謊言。進而尋求社會的公平正義、凝聚民主社會之生命共同體價值。舉辦此次國際研討會希望能夠引領臺灣民眾更重視公共政策的道德基礎,以及公民社會如何團結自救以尋求各自安身立命之處,不受強權壓榨的合理生存空間。
(責任編輯: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