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消基會:強化安全設計 防誤吞電池傷亡
【大紀元1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消基會引述日、美資料指出,幼兒誤食鈕扣型電池緊急事件,1小時內就會使組織壞死,延遲醫治誤診會致死,呼籲強化安全設計。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召開「新型態殺手 小心鈕扣型電池誤吞事件」記者會。
消基會指出,1997至2010年,全美發生4萬多起13歲以下孩童誤吞鈕扣型電池事件,日本每年約有200件;在台灣,僅林口長庚醫院蒐集近年來誤吞異物而住院的案件有121件,平均年齡是4歲。
消基會引述日本小兒科學會雜誌的資料指出,專注於孩童傷害預防的日本醫師山中龍宏強調,「誤吞鈕扣型電池是高度重症,是緊急事態。」
消基會說明,日方資料指出,照X光時,若發現電池卡在食道的深處,應立即取出;因為電池緊貼黏膜,會立刻形成較大電流導電放電狀態,電池容易過熱而導致電池內鹼性材料以液體狀態流出,身體內部器官組織會被電池鹼性成分分解,組織遭破壞;尤其電壓較高的鋰電池,需做「超緊急」處置。
即使塞入鼻孔,案情一樣嚴重。消基會引述日方資料舉例,一名3歲的男童把舊電池塞進鼻孔,3天後流出化膿鼻汁,就診取出電池後,黏膜嚴重潰爛,孩童還發燒,第41天時發現隔離鼻孔的軟骨,已開了一個洞。
誤吞鈕扣型電池是會致死的。消基會再引述相關報導指出,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統計顯示,前述全美4萬多案例中,死亡案例有14例,當中有4例是因為家長及醫護人員不知是誤吞電池,延誤搶救時間而回天乏術。
消基會呼籲政府,應從美、日經驗吸取教訓,監督廠商改進產品的安全性,例如山中龍宏說美國業者已開發出裝在機器上才會發電的鈕扣型電池,且是壓到電池中心部位才會放電;他還建議製作有顏色的電池,誤吞時會和唾液產生反應,流出有色口水,作為辨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