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馬天祥採訪報導)藝術是人的天性。學習藝術,既可怡情養性,又有助於成就人生事業。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甚至認為,藝術和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意思是說,科學上的創造力,必須有藝術想像力提供支撐。因此,很多家長往往在孩子很小時,就培養他們的藝術特質。
但因不得其法,一些孩子的藝術天分未得充分挖掘,或者過早的放棄了藝術的發展。鋼琴演奏家顧全對此深有體會。在藝術界錘煉20多年,他在國內外接觸過形形色色的藝術大師、樂評人士和教育家、音樂經紀人、家長和學生,受過不同國度前輩音樂大師的指導,對各年齡段學生及音樂系統教育中的誤區,以及如何培養孩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經驗。
顧全從舊金山音樂學院博士畢業,為專家級演奏家。他四歲學鋼琴,師從過中國大陸著名鋼琴家傅聰、華裔鋼琴家陳宏寬和被譽為「李斯特在世」的鋼琴家西普林•卡薩里斯,曾獲得巴塞羅那國際鋼琴比賽大獎。現為加州CM鋼琴考級和英國皇家鋼琴考級考官,加州音樂家協會理事,國際鋼琴比賽主審評委、音樂會演奏家。2006至10年,曾先後在中國大陸、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十幾個國家的數十個城市巡演。
中國大陸音樂教育的問題
顧全在美國就讀鋼琴博士期間,一位欣賞他的導師說,顧全與眾不同,沒有很多中國鋼琴家存在的問題。他說,很多中國演奏家的表演風格很相似,演奏時舉手投足甚至神態都很雷同,他很不理解。
顧全分析,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藝術教育,受到教育體制和意識形態的嚴重誤導:殭化、教條的思想控制,認為正確的只有一種。這源於1949年後,中國大陸受到前蘇聯影響:唯蘇聯正確,唯蘇聯獨大;認為美式的、法式的、德式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都是錯的。這種觀念滲透到藝術教育領域。很多學生也模仿老師,不僅模仿思想,還模仿動作甚至眼神,演奏的風格、演繹的方式,幾乎都一模一樣,甚至因練琴方法不當導致身體受傷的部位都驚人的相似,學生們像一個流水線加工出來的產品。
不只是中國大陸的學生,整個亞洲地區普遍可以看到受前蘇聯模式的影響。顧全說,美國則不同。這裡會給學生提供多種教學模式、不同演奏思路和多樣化的審美角度,你覺得哪個適合,自己欣賞,你就去選擇。
美國的孩子如何學琴?
培養孩子的藝術特質,家長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顧全認為,培育孩子學習鋼琴,要同時引導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安排作息時間、梳理生活習慣以及管理身體的鍛練。鍛練身體看起來和練琴好像不著邊際,其實卻大有關連。
沒有健康的體格,彈不好鋼琴,顧全說,「即便一個職業演奏家,一場音樂會下來,走出後台整個人多少都會有點疲勞。我是深有體會。在高壓力、高強度、高度消耗的情況下,兩首高難度技巧性的長篇樂曲演奏後,已經開始汗流浹背。縱然對於一個業餘學習彈奏或興趣愛好者,如果一個身體不很健壯、一個意志品質、心理抗壓能力不是很好的人上台演奏,那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很大的內耗和折磨。
顧全建議,家長不光要督促孩子練琴,還要在身體鍛練上幫助孩子,在情緒管理上引導孩子。長期缺乏鍛練的孩子,幹甚麼都會吃力。當然,不是一說起鍛練,就要花費大量物力精力為孩子報上一堆體育課程班。其實父母若能合理精心安排,在家裏或就近的公園一樣可以幫助孩子鍛練。長期堅持適度的跳繩、跑步、打球,或做做仰臥起坐和伏地挺身,都可以很好的紓解孩子的身體和精神疲勞,鍛練彈奏鋼琴所需的各部位肌肉力量和耐力。
在情緒管理上,顧全建議,家長多用語言讚美鼓勵孩子,不要過於依賴物質上的獎勵和刺激。既不要過度鼓勵、也不要過分指責。一方面保護孩子脆弱的自尊和自信,同時更要激勵並逐步歷練孩子的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 在孩子玩累的時候,也不要逼著他去練琴。「他已經精疲力盡了,心思都散光了,還怎麼去練琴呢?」
學會看淡名利的挑戰
在大學教授專業演奏學生之餘,顧全也指導過一些孩子學鋼琴。他說,學琴過程中一些孩子有時陷入一種誤區,過分執著得獎,結果,干擾了自己學習水平的提高。
他有位學生為了拿大獎,除了讀書每天拚命練琴,減少與同學來往,跟父母也很少溝通。為了拿到大獎,甚至連吃飯睡覺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顧全肯定了他的努力,卻為他對得獎的過分執著感到擔心。有一天,顧全問他,你知道古典音樂是幹甚麼用的嗎?古典音樂能夠改善人的道德,規範人的心理和行為。如果你一心只想拿獎、戰勝對手,就會進入一種不純淨的思想狀態。「因為古典音樂不是為妒忌,不是為虛榮,不是為顯擺,更不是為了鬥爭而生的。」
對於參加鋼琴比賽,顧全認為,即使你在比賽中拿到很多大獎,這也只能證明你在某一個階段、某幾個場合、某幾首曲子,某些演奏狀態達到了某種高度。但這並不代表你整體的音樂涵養和全面的文學底蘊,也不代表你在音樂學習和演奏中得到了多少真正的享受和快樂。最後,這位學生明白了,擺正了對比賽的心態。
「藝術是一把雙刃劍,」顧全說,「掌握好了,不僅是一個享受過程,它對你的個性、脾氣、思想、信仰、人生和靈魂上帶來的影響和昇華,更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