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9日電)許多家長使用「網路守護天使」等軟體,防堵孩子接觸不當資訊。然而社群網站發達,功能不斷更新,色情、暴力資訊,也越來越難防堵。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日前公布一項調查,國人認為兒少不宜觀看的十八禁資訊,前3名依序是「以圖片或動畫描述強暴行為」、「以圖片或動畫描述性行為過程」、「有褻瀆、粗鄙字眼或對白有不良隱喻者」。
上述十八禁資訊,卻透過各種媒介,充斥在兒童、少年的日常生活之中。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現在的兒童屬於「網路原生世代」,從小就接觸網路,不當內容的傳播極快,即便使用保護軟體,訊息還是能透過二手、三手甚至數十手的傳播,讓孩子得以接觸,並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尤其近來社群網站發達,功能不斷強大,在臉書上轉貼、分享資訊越來越便利,兒少不當資訊也越來越難防堵。一位台北市女國中生便說,班上男生常常傳來傳去,一再社群網站上看到色情資訊,便迅速把同學全部「tag(標註)」上去,呼朋引伴去觀賞。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網路及資通安全科科長林瑞龍坦承,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的確很難完全防堵。不論是教育部的「網路守護天使」或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等軟體,基本原理就是透過不當存取網站清單(俗稱黑名單),避免兒童連上不宜網站。因此,必須不斷更新清單,才能應付推陳出新的網路資訊。
林瑞龍表示,社群網站也不是完全不設防,例如臉書(Facebook)本身就設有檢舉機制,教育部如果接到投訴,也會立刻聯絡社群網站業者,要求攔截資訊,同時也會加入「網路守護天使」的黑名單中,避免資訊繼續傳播。
另外,林瑞龍指出,如果是以「網址連結」的形式轉貼在社群網站上,只要是「黑名單」內的網站,裝有「網路守護天使」的電腦還是點不進去。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李子瑋表示,國外有許多防止兒少接觸不當資訊的作法,推動後都遇到一定困難。例如韓國部分城市曾推動夜間強制「斷網」,就被認為是限制言論自由,也妨害資訊產業的發展。
李子瑋建議,政府可比照電視節目分級,設立網路分級制度,依照兒童不同的生長階段,設定適合接觸的內容。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則認為,最佳方式是加強「媒體識讀」教育,讓孩子自主拒絕不當資訊。消極面,或許可使用「自然人憑證」作為網站年齡驗證機制,但這會有隱私和個資外洩的疑慮,配套措施必須更為完善。
「我已年滿十八歲」是青少年最常撒的謊,現今網站普遍使用的機制,非但不能有效阻絕,更可能有變相的廣告效果,吸引前往點閱。純粹依賴防堵機制,永遠會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環,讓年輕人學會判斷網路資訊與現實的差距,看到資訊不會任意模仿、學習,進而產生健康理性的價值觀,或許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