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軟性新聞

最新研究:孩子不良行為來自父母遺傳

【大紀元2013年1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有些兒童表現出自我控制能力差、易發怒等行為,常常讓家長和老師頭疼。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遺傳了家長的性格,具有產生行為問題的遺傳傾向。而另有心理學家則強調,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不良行為來自父母遺傳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俄勒岡州立大學Cascades校區研究人員對233個家庭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一些孩子在學前環境中茁壯成長,另一些兒童卻在學前環境中表現出自我控制能力差和易發怒的現象,這因為遺傳基因造成的,他們遺傳了家長的性格,具有產生行為問題的遺傳傾向。

研究報告的首席作者香農利普斯科姆表示,假如這樣的調查結果具有普遍性,我們就可以不再那麼擔心所有孩子都有可能在幼托機構產生行為問題了。不過,在不同的環境,比如在家裏或更小的群體中,受遺傳因素影響的孩子也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遺傳基因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教育環境還是會對孩子的行為起主導作用,父母的行為、家庭的環境可以抑制孩子不好的行為,從而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身教重於言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從出生到入學前這段時期與父母最為親密,腦力發展也最迅速,模仿能力強、可塑性高,因此,孩子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價值觀念、處事態度等等,莫不與父母息息相關。

著名薩提亞家庭治療創始人Virginia Satir女士認為:孩子的問題,來自於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人是家庭塑造出來的,家庭的健康才能帶來孩子的健康成長。

據愛樂國際早教網報導,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醫師王斌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養成健康習慣至為重要。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抽煙、喝酒、打麻將、睡懶覺,孩子會認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漸漸會不自覺地模仿。在孩子還沒形成很強的自制力之前,這些壞習慣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即使孩子成年後認識到這是不對的,但這些壞習慣已經在他的大腦中形成了頑固的反射,很難完全糾正。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所以我們又可以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孩子的言談舉止反映的正是家長的形象。

走路、說話、吃飯不論任何行為,人類多半藉由模仿學來。父母對人、對事物的反應、夫妻間的互動、對子女關愛的方式、信任和助人的意願,一舉一動都必然傳達出某些價值觀。孩子從小便從這一切學到甚麼是「好的」、「對的」、「壞的」、「錯的」,在這個價值基礎上長大。極少有家長清楚他們的言行舉止對下一代造成的影響,即使是未加思索做出的事或無心的話,都遠比警告、威脅和處罰深遠得多。事實上,子女的價值觀主要來自父母的身教,而非諄諄善誘或壓力脅迫。

據自由時報曾報導,一位德國兒童教育學家直接把每一位孩童形容是「獨一無二的影印機」。他這麼解釋:「孩子們往往一遍又一遍的將父母、親友的言教、身教記在腦海裡,未來,也就影印出對方的行為舉止來」。

確實,針對許多犯罪者所作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出他們之所以有暴力行為,源自於孩童時期被錯誤對待。因此,孩子們只是「影印」出身邊大人的一舉一動。

據報導,台灣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有一回搭學生便車,該學生的妻子抱著兩歲孩子坐在後面,忽然前方有車衝出來,學生急踩煞車,「後座孩子忽然大罵台語三字經,學生爸爸則是滿臉通紅。」當時她馬上瞭解,「學生平常開車遇狀況都罵髒話,但因我在旁邊,他不敢罵出口。」

「孩子不知我是老師,他可能覺得奇怪爸爸怎麼沒照平常模式,所以就幫他大聲說出來!」洪蘭指出,這就是「內隱學習」,也是「耳濡目染」,家長絕對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父母身教非常重要。

《孩子》雜誌提醒家長,在孩子偷別人的東西,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曾經叫愛人裝一些隔壁工地的沙子回家種花?孩子不交作業卻騙老師說自己不舒服,是不是因為你不止一次在電話中跟你的主管說你頭有點疼?孩子偷懶不願意做家務,你的先生是不是回到家裏就翹起二郎腿看報紙?

孩子是一面活的鏡子,天天擺在面前供我們反照、省思。如果孩子做事沒耐心、不負責;遇到挫折就亂發脾氣、怨天尤人,這些都是我們大人的不良示範所造成的,應該設法修正處事態度,儘量掌控自己的情緒。如此,不僅能使父母伴隨孩子成長,更能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念。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