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甜蜜詐欺 歐盟買蜜看產地
【大紀元11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布魯塞爾4日專電)比利時養蜂業者說,在歐洲聯盟國家,「蜂蜜詐騙」也很嚴重,不乏混雜品質不佳的亞洲蜂蜜。要確保品質的最好方法,還是直接向蜂農購買,或至少避開非歐盟產地。
喜愛蜂蜜的消費者,看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中心Weyn’s蜂蜜專賣店裡,整面牆那麼大的商品架上數十種結晶或液態蜂蜜,大概會興奮地猶豫不知道選什麼味道、什麼口感好。
在這間店,消費者可試吃每一種蜂蜜,每瓶蜂蜜罐上也都依循歐盟規定,以荷語、法語清楚標示蜜源植物、營養成分、業者地址、1歲以下幼兒不應食用的警語、保存期限,以及很重要的產地。
店員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的消費者很在意蜂蜜來源,即使包裝上都標示了,還是會問個清楚,「通常知道是中國大陸來的就不會買了」。
有媒體於2011年報導,歐盟曾於2010年禁止印度蜂蜜進口,因為這些蜂蜜含鉛及違法抗生素。
歐盟雖是全球僅次於中國大陸的第2大蜂蜜產區,但境內消費市場穩定,出口量也大,因此還是有40%的蜂蜜仰賴進口。
歐盟對蜂蜜的定義、成分、標示都有嚴格要求,並限制蜜蜂用藥及殺蟲劑使用,也只有經歐盟許可的國家才能出口蜂蜜到歐盟。
獲得許可的國家約40個,包括台灣、加拿大、泰國、中國大陸等,但名單會視情況更動,且貨品還是需要送驗。
在歐盟嚴格把關下,食品安全新聞相對來說不多,較受矚目的有今年初的馬肉混充牛肉事件及去年秋天捷克假酒致死事件。
但肉類及酒類摻假的情況,還不及橄欖油、蜂蜜等食品。
比利時瓦隆區及布魯塞爾養蜂業組織(CARI)行政代表布魯諾(Etienne Bruneau)受訪時說,在歐盟,「蜂蜜詐騙」的情況算是嚴重,完全不含真蜜的糖漿雖然極少,但不乏混雜品質不佳的亞洲蜂蜜。
歐盟法規許可混雜不同產地的蜂蜜,但必須標示,若市售包裝上出現產地為「EU/Non EU」(歐盟/非歐盟),就表示這罐蜂蜜同時混有歐盟境內及境外生產的蜜,但不會特別標出境外蜂蜜來自哪個國家。
此外,法律雖許可混蜜,但當然不包括未通過檢驗認可的劣質蜜。
根據媒體報導,有些蜂蜜包裝業者只為了省下幾分錢的成本,採購標示不清或可能摻假的蜂蜜,以便宜價格混雜販售。
布魯諾建議消費者,確保蜂蜜品質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向蜂農購買,若在一般賣場或超市,盡量不要選擇混雜歐盟/非歐盟的蜜。
Weyn’s蜂蜜專賣店的店員說,以她11年的工作經驗,也許能看出真蜜與糖漿的差別,但若蜜源是蜜蜂被餵糖而非採花,就還是需要送實驗室才能分辨,「當消費者資訊不足,就只能信任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