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投資銀行評三中:落實60項改革非常難
【大紀元2013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國際市場普遍對中共12日發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感到失望,批評其用詞含糊、缺乏細節。三天後的15日中共再發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定》,雖然補充了改革內容,但文件中涵蓋了15個領域、約60項大範圍改革措施,外界多關注的是,要如何落實?時間表為何?而且前後兩份文件的鮮明反差,也不禁讓人懷疑:大家究竟會看到切實的改革,還是又一個障眼法?
高盛質疑落實的可能性
高盛評估報告中稱,現在無法確定,在一個集權的政策和政治環境中,將如何實行「去中央集權化」的改革和以市場為核心的政策,自由化的過程中怎樣監督和管理風險。
高盛還質疑一些具體落實的問題,比如那些國家資本投資的公司發揮何種作用、資源稅開徵的速度、如何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及減少道德風險。
此外,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權責的過程需要更多的協商;改革包括加快對財產稅相關法規立法,但沒有確定時間表。
美國銀行:熱情將很快消退
美銀(Bank of America)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若要相信政治集權就能夠一蹴而就地約束政府官員和促進公平競爭,可能有些天真。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幅員遼闊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的國家,在一些方面,可能存疑中央集權的功能。
強調垂直一體化和自上而下的紀律措施,可能導致缺乏自下而上的檢查和來自民眾及媒體的平衡。同時中央集權可能間接依賴於國有部門。
美銀預期,未來幾天市場行情仍將上漲,但隨著人們聚焦於實施改革的難度和改革提案的限制,這種熱情將很快消退。
華爾街日報:又一項障眼法?
《華爾街日報》撰稿人凱瑟( William Kazer)認為,這份文件涵蓋了15個領域的約60項改革措施,看來大多仍只是有雄心,但沒說明哪些領域將佔據首要地位,以及可能在何時實施改革。
並且,除了到2020年國有資本利潤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提高至30%以外,很少有其它衡量改革成效的硬性指標。
金融改革一直被外界視為的關鍵舉措。但對建立民營銀行業,卻僅用了寥寥數語。
凱瑟質疑,這些改革項目究竟哪些會轉化為實際政策,仍存在諸多未解疑問。分析人士和公眾可能會問,大家究竟會看到切實的改革,還是又一項障眼法?
另外,《決定》這份文件與早先措詞含糊的公告令許多國際人士疑惑,為何前後兩份文件傳達的信息會差異這麼大。
他文章提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對此即感到困惑不解,得發佈第二份評論調整前一份的說法。
中國歐盟商會:落實將會非常難
中國歐盟商會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在早先公報發佈時評估報告中稱,公報似乎並未體現出標誌性的變革,也沒有指出實施重大改革的緊迫性。
《決定》發佈後該商會週一(18日)再發表看法,中共政府有意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措施的落實將會非常艱難。
該會認為,現在判斷此次三中全會是否能達到宣傳程度還為時過早。澳新銀行(ANZ)經濟學家們也認為,假若改革真能像宣傳的這樣得到落實,中國經濟或將迎來增長。
法國興業銀行:缺少具體「時間表」
三中全會上沒有提出改革的具體「時間表」,而是寬泛的提出「到2020年,在主要改革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期待中國在明年落實所有的改革措施是不現實的。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