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感悟隨筆

【章閣】「股神」巴菲特的財富觀

【大紀元2013年11月14日訊】「股神」巴菲特是當今世界上頂級的投資大師,他的投資理念風行全球,被許多公司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爭相效仿,卻始終無人能夠完美的複製巴菲特的價值理念和財富高度。他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財富帝國,當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許多股東依靠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成為億萬富豪,盡情享樂時,巴菲特因妻子的離世,開始理解甚麼對人是最重要的,對待財富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由於所有的財富都是來自社會,即使巴菲特能創造出再多的財富,最終也只能消耗其中的一小部份,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捐獻99%的財富,把財富回饋給這個社會,他對眾人說:「創造財富的目的是為了分享」。他也告誡自己的子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後獲得巨額遺贈,因為他不想讓他們坐享其成,更不想讓他們毀於財富之中。他的舉動無疑給世人帶來非常醒目,且又深刻的財富價值觀。

一、不要為錢工作

2002年,美國布隆伯格公司公佈了一項報告:當年個人資產已經達到305億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著低廉的工資,即年薪33萬美元,相當於一名硅谷的軟件工程師。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資長時間保持在年薪10萬美元的水平上。在大家驚呼巴菲特如此「廉價」的時候,巴菲特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話:不要為錢工作!

在現實中,很多人都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單純的交易,常常計較在:我為老闆工作,老闆得給我多少工資才合理划算。而在巴菲特的眼中,工作是一份事業,屬於自己份內的事,應該用來好好經營。這一工作的態度,不僅可以讓人開心的工作,而且用心專一。

據說,巴菲特為了弄清楚自己將要投資甚麼,就經常在家裏熬夜分析財務報表,一年要看一萬多份年報,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像看報紙一樣樂在其中。因為他不是為了錢而工作,所以也不會被工作所累。1969年,當美國股民對華爾街股票狂熱的追求,爭相購買時,巴菲特並沒參加搶購,相反的是他賣出股票、解散公司,置身於股票市場之外。這一舉動讓他完全避免了接下來的市場崩潰。

二、堅強獨立的做人態度

「股神」巴菲特的第二子彼得-巴菲特是著名的音樂人,他參與製作的音樂曾獲得奧斯卡獎,艾美獎等眾多獎項。但他在談及自己的成功之路時,說到儘管自己的父親非常富有,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富豪,但是父親創造的財富和自己並沒有關係。彼得-巴菲特認為,他的父親給予他最大的財富和現金豪宅無緣,而是獨立堅強的做人態度。

在很小的時候,彼得就知道要從父親那裏獲得精神支柱非常容易,但是金錢幾乎不可能。因為巴菲特始終堅持讓自己的子女在金錢上獨立的理念。據說,彼得30歲時,事業有成,想換一個大房子,希望巴菲特能借給他一筆錢,但巴菲特以「我們父子不談錢」為由拒絕了他,彼得只好去銀行貸款。

很多人並不理解巴菲特的做法,但是彼得認為:「很多人不理解,在兒子最需要的時候,為甚麼他不掏錢出來?但我能理解,這是父親在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他對我的尊重和愛。」,「我也不應該期待從中得到甚麼。我憑甚麼分享他的財產。」

最初彼得和巴菲特談起想從事音樂時,巴菲特並沒有給他任何的建議。有一天巴菲特對彼得說:「你知道嗎,你和我其實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而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自己的畫布上畫上幾筆。」當時彼得聽到後,非常的感動,覺得父親能把自己如此成功的事業和自己剛剛開始的音樂工作相提並論,這本身就很珍貴。

彼得的人生之路,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超級富二代,就停止追求自己的夢想。「別人總是願意相信,我老爸一定是從小就要我出人頭地,都要成為最棒的。其實,我記得很清楚,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你可以選擇做一切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你想當一個收垃圾的工人,我還一樣愛你!」巴菲特把他的財富主張,堅持做自己,堅持獨立的生活態度,以身作則的傳給了自己的子女。

當初,巴菲特宣佈捐出85%的財富,也就是370多億美金後,《紐約時報》問巴菲特,這是否意味著他的孩子們失去了一切。對此,巴菲特回答說:「活著,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是一串數字,只有樂觀、自信、勇敢、勤於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穫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說,我已經把我最珍貴的財富都贈送給了我的孩子們了。」

三、把錢返還給社會

現實中,巴菲特的財富富可敵國,但至今依然生活在原來的舊房子裡,並且沒有任何的圍牆,幾乎每天去同一家快餐店吃著相同的薯條和漢堡。早在20世紀80年代,投資方面的另一個天才拜訪巴菲特時,發現巴菲特的辦公室十分簡單,既沒有龐大的交易員隊伍,也沒有顯示股價信息的電子屏幕,更沒有股票價格圖表,甚至沒有計算機,有的只是一隻古鐘和一堆1929年以來主要的財經報紙。

生活中,巴菲特給人不切實際,甚至非常吝嗇的感覺,以至於有人在報紙上痛罵他沒心沒肺。據說,有一次巴菲特打公用電話要一毛錢,而他手上有個兩毛五的硬幣,他特意的去換零錢。這一創造了財富神話的「股神」,無論何時,都會佔據媒體報導的顯著位置,但是沒有哪一條會像巴菲特捐獻80%的財產這一條新聞,帶給人遠遠超過財富本身的劇烈震撼。

所以有人問,你賺了很多錢,現在又把錢回饋給社會,那當初為何還要努力的賺錢?巴菲特對此說:「我很享受我從事的工作,我並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我是在為成千上萬的投資者而工作。即使擁有很多錢也都不會改變我的生活。」

當人們都在相信,只有擁有足夠的財富才會使人滿足和快樂時,當時已是80多歲高齡的巴菲特,聽到後立即反駁說:不不不!只有愛才等於快樂。如果有許多人愛你,你才是一個真正快樂的人。如果你讓我在200億美金與愛我的20個人之間做出選擇,我會選擇愛我的那20個人。

巴菲特對自己的一生,充滿感恩,他稱自己的人生是不可思議的幸運,不僅擁有健康,也擁有財富。但是他很清楚,這龐大的財富,他能用上的僅是一小小部份,其他的永遠也用不上,用不了。所以他說:我願意把它送出去,幫助需要的人,也讓別人和我一樣幸運。除了保障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外,其他的錢是沒有多少意義。如果你只是關心自己,所有的人也都不會在乎。你想控制誰,最終你甚麼也不會得到。創造財富的目的是為了分享。

當巴菲特逐漸捐出99%的財富時,幾乎整個世界都震驚了,但巴菲特堅持認為,這些財富都是源於社會,現在返還給社會是正常的。一生賺錢無以計數,千金散盡後,復歸安祥晚年。巴菲特的故事,更像是在提醒現代人,人生的意義,真正的愉悅,能夠盡己所能的去幫助更多的人,在對財富不斷的理解和認知中,昇華提升財富的價值理念。這或許就是千古以來,成功的商業人士正確對待財富,對待社會的恆久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