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編譯報導)中國鄰國菲律賓近日遭颱風海燕重創,菲國不堪重負,向全球尋求國際援助,在美、日和其他經濟大國大幅度進行救濟與救援之際,中共政府只承諾提供20萬美元援助,被指有損國際大國形象。
據《路透社》報導,此次菲律賓遭到海燕毀滅性的襲擊之後,美國提出2,000萬美元緊急援助,並派出包括「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在內的五艘軍艦,以及80多架飛機,5,000多名海軍前去營救;日本承諾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由士兵及醫療人員組成的緊急救援隊前去支援;澳洲也答應捐款960萬美元,但是中共政府只承諾提供10萬美元的援助,加上中國紅十字會提供的10萬美元,不過僅20萬美元。
對此,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因為中國南部城市也在此颱風中受到損害,所以中國提供的援助不多。但是國際社會則指出,海燕風暴到達中國南方省份時已大為減弱,與撕裂菲律賓中部,並且夷平了菲律賓塔洛洛班市(Tacloban),吉萬鎮(Guiuan),造成至少一萬人死亡的災情相較,中國南部城市受到的損害,相對而言小很多。
新加坡南洋研究所黎良福(Lye Liang Fook)表示,少的可憐的救濟款與中菲領土糾紛聯繫在一起。
由於南中國海主權的爭端,中國與幾個當地國家關係緊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菲律賓。特別是近年來,菲律賓著手在有爭議的海域尋找能源供應,同時建立了自己的海軍,對南中國海的爭端進入了一個新的,更具爭議的階段,而中國與菲律賓的關係也更脆弱。而且由於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也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部份主權,使南中國海成為該地區最大的焦點地區。
關注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的香港城市大學治學教授鄭宇碩(Joseph Cheng)表示,中共領導人顯然失去了一個顯示其大度的機會,他說:「雖然這筆錢是用於救助颱風災民,但是它確實反應了中國與馬尼拉的關係欠佳。」他表示,他認為對於災難救援不應該受到政治關係的影響,但是中共當局顯然受到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制約,其實中國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提升自己的形象,而不應該見死不救。
就連中共喉舌,一向以其民族主義和強硬的社論觀點著稱的中共的《環球時報》也對此舉對北京的國際地位的影響表示關切。該報在評論中表示:「中國的國際形象對於中國的利益至關重要,如果在此緊要時刻冷落了馬尼拉,中國將蒙受巨大損失。」
在華沙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上,樂施會(Oxfam)氣候變遷發言人登特(Kelly Dent)敦促各國承諾兌現到2020年達每年1億美元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融資。
她認為大自然已經為人類敲響了警鐘,她說「政府們無視這種用悲劇敲響的警鐘是不可容忍的,因為如果不採取緊急而具體的措施減少碳排放,並且不為更多地類似於菲律賓的國家提供融資,我們還會在未來幾年中面臨這種極端天氣導致的災難性後果。」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