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中國」挑戰中共 外媒探中國各類稀缺困境
【大紀元2013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位於芝加哥的鮑爾森研究所研究員馬暘(Damien Ma)和PNC金融服務集團高級國際經濟學家葉文斌(William Adams)撰寫的新書《稀缺中國》,探討了中國在許多方面的稀缺—從自然資源到政治限制,談到「地大物博」中國已陷資源稀缺困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中共也面臨「體制稀缺」的挑戰。
目前經濟增長模式嚴重惡化資源稀缺
彭博社10月7日發表了對兩位作者的專訪。
自然資源稀缺已限制中國的發展。馬暘對彭博社表示:不管從哪方面看,中國人均自然資源比例都偏低。而中共目前的增長模式嚴重惡化了從水到土地到能源等各類資源稀缺。
他說:隨國家估算增長的環境和資源成本,依靠大量消耗有限資源的增長模式,其造成的後果在未來十年將會更加明顯,更不要提氣候變化加劇可能進一步增加這種資源稀缺的壓力。
水稀缺將是最嚴重的挑戰
他特別強調,水稀缺將是最嚴重的挑戰。
他舉例說:中國人均淡水量大約只是世界人均量三分之一。隨著中國繼續城市化,不僅僅是來自於工業和農業,而且來自於城市消費者,未來中國對水需求的競爭將更顯著。
相比較美國,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令人羨慕的。美國僅密西根湖含有全世界淡水的4%,而人口只有中國四分之一。
高質量教育在中國是稀缺資源
高質量教育在中國是稀缺資源。葉文斌則從現實政治的角度分析稱,戶口制和教育模式是造成中國社會另類的稀缺資源。
中國大學入學只取決於高考分數的的高考制度,既影響大多數中國年輕人的命運,也影響中國的中學教育。馬暘說,因為頂尖學校的入學人數是有限的,參見高考給中國的高中生造成了巨大無比應試壓力和社會壓力,準備和參加可怕的高考是生命中最痛苦的歷程。
他提到高考中一個故事,一個家庭決定不告訴兒子他母親去世的消息,直到他完成高考。這個故事基本描繪了在當今國,這種獲得教育的高考競爭制度是多麼的激烈和殘酷的扼殺人性。
葉文斌對彭博社表示,當局歷來使用戶口制度來限制農村人大量湧進入城市學校和醫院,以及獲取養老金來維持得到城市中產階級的支持,使他們儘管不滿,仍能容忍當局互聯網審查、腐敗和其他問題。而戶口制度卻成為當局推動城市化過程中一個長期的關鍵阻礙。
「政治稀缺」的影響
談到稀缺如何影響中國政治。馬暘說:「政治稀缺」指的是一種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中國人要求的體制稀缺。換句話說,這是對中共的一個挑戰。
40歲和30歲以及更年輕的整整一代人,對於過去的物質缺乏沒有多少概念,但他們對於政府應該如何運作有更現代的要求。中共政府現在必須對付一個遠遠更加多元化的社會和中產階級,後者可能不再完全相信老的以增長換取穩定的交易,這是中共專制政權過去幾十年來的現狀。
責任編輯: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