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材半世紀 實木達人鄭添富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達人帶路系列之一(中央社記者劉得倉桃園18日電)近年流行的實木風,許多民眾都自己動手做木工,感受實木的厚實感和價值感。談到製材及家具界,不得不提到鄭添富,整整半世紀的實木製材經驗,是製材界的活字典。
鄭添富是桃園大溪人,國小畢業後從家具木工學徒開始,學成出師後再學習寺廟建構木工,打下日後對實木選材用料的堅實基礎。
鄭添富說,他在退伍後,看到大溪鎮上的家具行林立,密度應是全國第一,如果投入家具或神桌製作,如何與人競爭,不如從供應材料開始,但資本不足,於是以家具代工來累積自己的實力。
當時台灣外銷日本和美國的家具一片大好,大溪當地製作的紅木家具品質優良、價格具有競爭優勢,讓台灣擁有家具王國的稱號。大溪自日據時期就是重要的木材加工重鎮,鄭添富掌握此一契機,認真又肯投入,加上又有在地人的優勢,很快就攢到第一筆創業的資金。
他從民國66年開始到台灣各大林場學習購買原木,當時台灣銷售的木材以一級木為主,像是紅檜、肖楠 (針葉一級)、烏心石、牛樟、櫸木 (闊葉一級)等。
鄭添富說,當時購買原木的人之中,只有他一個人是不到30歲的小伙子,其他來林場購買木材的都是50歲上下的老師傅,加上標購原木必須要有執照,老師傅眼裡根本沒有把他當一回事,但他不服輸,頻頻拜託標得原木的老師傅轉售一些給他,他都以現金交易,但買到的依舊是以次級品居多。
他說,之前根本不懂選購原木的要領和訣竅,常常買到自認是不錯的原木,但帶回製材後,成材率偏低,一般原木製材率至少要有5成以上才能符合成本,但他買的卻是常常只有3至4成上下,常做賠錢生意。
鄭添富在原有資金逐漸消耗下,覺得這樣下去終究會全部賠光,於是決心雪恥,徹底研究台灣幾種經濟樹種,了解它們的生長方向、地點和製材率的關連性,他特別到台中大雪山林場的伐木工寮住了近1個月,頻頻向伐木老師傅請教樹木的生長情況。
他才逐漸清楚台灣紅檜和扁柏還細分出多種,紅檜的樹頭油質豐富、長在山谷的原木是又長又直、在山頂的樹木則是粗壯質硬紋理細緻,通常台灣紅檜或扁柏是生長在海拔1800公尺以上的森林,在山頂的樹木因為必須面對強風,因此樹木的年輪都會偏心 (不在正中心),偏向一邊。
他在製材過程中加以分析,結論是長在山谷的樹木,因為養分豐富,樹幹直,取材最高,比較適合製作建材,山腰的樹木最適合製作家具,取材率高,加工比較容易,位於山頂的木材則是容易變形,需要更好製材技術,才能變成有用的家具用材。
在獲得標材和伐木的長輩教導下,加上自己研究出的心得,購買原木製材已經開始得心應手,同時也講求售後服務,就是大溪家具製作業者向他訂購原料,他會給予建議,不致發生業者製成商品被顧客抱怨木材變形或龜裂的情況。
台灣是在民國78年起禁止伐木,鄭添富在製材和選木的經驗和務實的態度,讓他在業界獲得好名聲,台灣禁伐前最後一批的森林,就是由他標得,總計有30甲的林木供應,讓他的製材廠有用料不虞的情況。
他在製材與家具上的心得是使用台灣本土的樹木,如紅檜、扁柏、烏心石或者肖楠製作出的家具或者神桌,只要製材得宜加上老師傅的好工藝、適當的保養,保證可以使用上百年,可以傳子傳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