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說故事中的道理
給朋友看自己的文章,他會說:「這個比那個好,因為這個有故事。」我知道他的弦外之音。這幾天,寫下的文字都不是自己刻意去雕琢的,只是覺得有時候寫下了一些沉重的文章後,就想寫幾篇無關緊要的文章給讀者。
朋友繼續對我說:「文章要寫的有份量才好。」什麼是文章的份量呢?我覺得有些模糊。自己的體會是,人的生命是一種境界高低的體現,而不是深刻不深刻的問題,因為我們即使在處理很小的事情上,也可以體現出境界的,那種高境界我理解為深刻吧。
所以在我的思維中不是深刻而是境界的問題。
也許我們習慣於生活在故事中。是故事就會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當然故事中會有一些真實的或虛構的人物。
我們經常會讓自己扮演著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在故事的浪尖上翻滾。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生活得平靜如水。沒有什麼波瀾?
我們不是說過:「平平淡淡才是真嗎?」
有時候,生活太過沉重了,我們可不可以不給自己太多的思想,讓自己的心停下來歇息一會兒?
生活有時候簡單的僅僅是一個道理,比如說:「你不能夠偷搶!」是的,我們這樣做就可以了。難道我們一定要在偷過搶過,然後再被人唾棄過之後,才明白自己不能夠偷搶嗎?
故事讓我們自己的角色變得複雜了。
莫言在授獎演詞中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聽起來很是那麼回事。可是,如果我們是為了故事而活著,我們就成為了故事的道具。
前幾天一位朋友向我訴苦,原因是自己失戀了。
我開玩笑的對他說:「有人說了,一個人要成為偉大的作家,必須有一個悲慘的初戀……」
我的朋友苦笑著說:「我寧願不寫偉大的作品,我也不要失戀。」
是的,我很能夠理解朋友的心情,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講故事而生活。我們講故事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然後更好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會給我們很多的警告,那些道理無非是不願意我們去走彎路,可是我們常常是在吃盡了苦頭之後,才懂得媽媽所說的話,真的是為了自己好。
人是活在故事還是道理中?
也許我們真正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不用去演繹繁瑣的故事了。
就像我反反覆覆的對你說起的,關於「真、善、忍」的道理,其實我們那樣做就可以了。還有比這更簡單的嗎?
有時候,我們是為一些理而活著,沒有了對真理的認可,我們就會迷失在自己演繹的繁複的故事情節之中。為之流盡了自己的眼淚和青春。
等到老之將至,後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