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竹籬笆消失 眷村文化擴散

人氣: 6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天成採訪報導)紐約臺灣同鄉聯誼會前會長王涵萬表示,眷村的形成,早在1945年抗日勝利、臺灣光復時,就有一些大陸的政府、軍公教人員來到臺灣。隨後是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大量軍警公教人員攜家帶眷從大陸各省來到臺灣。日本撤退後留下的住宅仍遠遠不夠居住,所以在城市就出現一許多聚落。當時物質非常缺乏,許多眷村的廁所與廚房都是公用的。為了有一個界限,就用竹籬笆圍起來,形成一個個眷村。

王涵萬說,每個眷村,雖然在反共復國的意識形態上是一樣的,但各有兵種的區別與特色。海軍跟海軍住一起,空軍與空軍住一起,工作上話題一致,生活上互相幫忙,孩子們在院子裡一起玩,感情非常融洽,很團結。「所以選舉的時候,『眷村鐵票』是這麼形成的。而這樣就跟本地的同胞有了很大的隔閡。這個隔閡也不是故意的,不是互相看不順眼,事實上沒有什麼惡意。它就是不一樣,所以格格不入。」

王涵萬進一步說明,眷村都有很強的中心意識形態,就是「打倒共產黨,我要返回大陸。我在這邊不過是過客,我們現在要團結在一起,我們馬上就要回家了。」而臺灣同胞很難有這麼深刻的反共復國的認知。但是後來眷村的孩子長大了,很多人因為讀書、找工作就走出了竹籬笆外面,發現外面的天地不太一樣,語言、文化、意識型態都不同,一旦有問題就很容易就擴大誤解,發生衝突。再經過一段時間,漸漸地經由通婚與教育融合,很多外省人(大陸來臺者)跟臺灣本省人也變成好朋友。這其間經過了一個很痛苦的磨合期的,但是很不幸的,有些政客利用以前無奈的現象來做文章,加深族群衝突,從中獲取選票。

新竹市忠貞新村。此為社區廣場一角。斗大的蔣公肖像就正對著廣場中央。先總統蔣公對於眷村居民來說,幾乎等於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也是反攻大陸的唯一精神指標。每到蔣公誕辰紀念日時,「蔣公祝壽歌」傳遍眷村大街小巷,每個人無不高興唱頌。(圖由Cast Net﹑美國大紐約眷村聯誼會提供)

新竹市忠貞新村。國旗,在老兵的心目中代表著中華民國的唯一象徵,也是中國國民黨的精神所在。每到國家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門口無不掛上國旗,整個村子旗海飄揚,霎時壯觀。(圖由Cast Net﹑美國大紐約眷村聯誼會提供)

所幸文化的融合是潤物細無聲,生活方面,眷村文化也隨著竹籬笆的日漸消失而散布到臺灣每個角落。比如以前臺灣沒有牛肉麵,因為大部分臺灣人信佛,認為牛幫忙耕田,吃牛肉是忘恩負義。但隨著耕種機械化,眷村的家常牛肉麵成為臺灣著名小吃。其餘在穿著、髮飾、語言等等,文化的融合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現在所謂臺灣四大文化,眷村文化即是其中之一。

眷村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經由圖片展出,回顧臺灣2,300萬同胞自己親身或父輩們走過的歷程,其中包含很多痛苦,但是一路走到今天,王涵萬強調:「我們必須要團結在一起,必須要攜手並進,要同心協力,創造更好的中華民國,創建更好的臺灣。不要再去強調那些不愉快的,或者說是不得已的、無奈的那些傷心往事。而且眷村是代表著當年中國的內戰,當年的中國人的痛苦,它在歷史上的定位是必須要肯定的。」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