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環境 一個經濟死刑判決
【大紀元2013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對於中共政府,北京有害的空氣狀況僅僅是眾多的警鐘之一。每個人腦子裡的疑問是,是否北京將最終鼓起政治意願來執行政策以避免一場生態災難。加州克萊蒙-麥肯納大學政治學教授裴敏欣1月28日在CNN財富網站撰文說,這個災難幾乎肯定將造成中國經濟奇蹟的終結,甚至可能導致共產黨本身倒台。
裴敏欣文章說,長期以來,環境活動家、經濟學家、和中國學者都警告中國的環境災難。這樣的災難終於以最戲劇化的方式出現在一月中旬。一層濃重的有毒污染物窒息著中國北方大部份地區,使得北京的空氣難以呼吸。
環境惡化超過震驚程度
裴敏欣文章說,根據數字來判斷,中國環境惡化已經超過了令人震驚的程度。看看下面的事實:
-世界銀行在2007年的報告中估計,污染通過過早死亡,醫療費用,物質損害消耗掉中國5.8%的GDP。單單空氣污染估計一年就殺死70萬人。
-一項2012年的MIT研究估計,2005年空氣污染通過損失的勞動力和醫療費用,消耗掉中國經濟1,120億美元,是1975年的五倍。
-在2010年,空氣微粒污染物在四個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造成大約8,600例過早死亡。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中國沿海九個海灣的五個,水質量「極度糟糕」。十個主要江河流域的監控站的結果顯示,40%的河水被污染。200個城市的55%的地下水被污染。另外,3億農村居民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
-土地污染在危及中國的食品鏈。根據90年代的科學研究,大約10%的全國耕地被重金屬污染。2006年,中國政府開始全國性調查土地污染。但是,它迄今沒有公佈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這些發現太驚人,以至於政府不敢公佈。
中共應採取全方位環保策略
裴敏欣文章說,由於幾十年來的環境忽略和中國嚴重依賴煤炭—煤炭製造中國70%的能源—它很難迅速取得大幅改善。然而,中共政府可以採取全方位的環保策略,比如採納更嚴厲的環境標準,改變他們的經濟政策,增加環境投資,動員媒體和民間社會來參與這些努力。
使用現代的污染控制技術來改造國家的煤炭動力工廠應該能夠顯著減少有害顆粒的排放。對汽車採納更高的清潔-燃油標準—汽車現在佔據城市污染很大一塊—將幾乎肯定能夠改變現狀。在中國使用的汽油和柴油比西方燃油的含硫量高出很多。如果中共當局更嚴厲的執行現有的環境法規,它們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地方當局和中國公司常規性的違反這些法規以減少成本。
中國也需要把經濟從能源密集型行業轉移,比如中國快速增長的龐大的鋼鐵行業,而轉向更加節能的,高科技的和服務型行業。今天,中國一年製造7.2億噸鋼鐵,佔據全球總量的46%,消耗數億噸煤炭和釋放龐大數量的污染物。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的汽車行業。經過數年輝煌的增長之後,中國現在擁有世界第二大汽車工業,緊跟美國之後。中國公路上汽車數量接近2.3億輛,包括1.1億轎車。削減這些高能源行業將可能產生對中國環境另一個相當大的改善。當然,通過關閉工廠和這些行業的失業,中國將承受顯著的轉化成本,但是這樣的結構重組可以幫助擴大勞工密集型行業和環保行業,比如醫療,旅遊和專業服務。
中國也需要提高對環境的投資。目前,中國一年支出910億美元,相當於1.3%的GDP,在環境保護上面。這遠遠不夠。為了糾正過去投資不足的後果,專家相信,中國需要支出2~4%的GDP在環境上。
改善政策是不夠的
裴敏欣文章說,不幸的是,這些政策改善—嚴格的執行環境標準,轉變工業政策,和增加環境支出—將不會產生根本的改變,除非中共政府變得更加透明並允許媒體和民間社會在環境管理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一個跟中國環境災難緊密相連的悲哀和著名的事實是中共政府在處理污染時的保密和欺騙。地方當局常規性的掩蓋環境災難,不能夠對有毒洩漏發出及時的公共警告。北京中央政府不願意發佈足夠的污染數據,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信息是政治敏感的。沒有透明和坦率,中共政府面臨失去政治信譽和公共信心的風險。
媒體和民間越來越強悍
裴敏欣文章說,中國環境前沿的一個亮點是媒體,非政府組織和普通公民越來越強悍和主動。越來越多的中國記者和非政府組織努力披露環境醜聞。中國公民越來越不容忍「不計一切成本追求經濟增長」的政策。最近幾年,幾個城市的居民們成功的阻止了數十億美元的污染項目的建設。污染點燃的暴動和集體抗議現在是中國日益增長的群體事件的一部份。
環境問題危及共產黨統治
裴敏欣文章說,採取環保措施可能在政治上是困難的,特別是對於在所有方面都面臨挑戰的中共新領導層。但是退卻猶豫是災難性的。先不說人道主義和經濟後果,一如既往的環境政策可能將導致共產黨統治的終結。特別關注生活質量問題的中國中產階級,可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反對共產黨的來源,如果他們斷定,一黨專制的國家要為他們的日常苦難負責:有毒的空氣,有毒的水和不安全的食品。
果斷和迅速行動是迫切需要的。問題是,是否中共將切實行動,為了國家和它自己長期的生存。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