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大腸癌權威 注重醫病關係 細心照料病人

陳瑞昌認真發揮專業 不忘學醫初衷

徐乃義桃園

人氣: 137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署立桃醫院新屋分長陳瑞昌,是國內知名的大腸癌權威醫師,高中念建中,大學「理所當然」考上台大醫科。專心、堅持、認真是他念書的原則,也是他行醫的哲學。由於服務親切、有同理心,一位署桃新屋分院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每次要到醫院就診前,一定要先做頭髮,還要刻意打扮,讓帶老阿嬤就診的孫子說:阿嬤是陳醫師超級粉絲,平時從不打扮的老人家,看診前一定要「梳妝打扮」,陳瑞昌醫師的魅力真是無窮!

民國71年,陳瑞昌進入台大一般內科,第三年專攻肝膽腸胃科,後來升為總醫師,民75年放棄台大高薪,到花蓮慈濟醫院擔任開疆闢土的醫師之一,只因為陳瑞昌仁心仁術的認為:醫師的天職應該關心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

署桃當年的院長李俊仁邀他到以「研究、教學、服務」的地方教學醫院署桃,他的專業與熱心,讓陳瑞昌成為知名的大腸癌權威。

民國97年,陳瑞昌擔任署桃新屋分院長,由於新屋鄉民以農民居多,附近有觀音工業區,加上永安漁港的大批遊客,病患以老人居多,還有工廠工安意外以及遊客交通意外,病患屬性與都會型醫院不同,鄉下老人多,復健與骨科不能少,交通意外骨折或外傷,成了分院長規畫醫院行醫方向,陳瑞昌負責一般內科,也擔任署桃大腸癌病患的明星醫師。

陳瑞昌說:大腸直腸癌的高發生率,不可不慎。國內名人中,導演楊德昌因結腸癌病逝,藝人楊烈、賀一航、導演柯一正、資深藝人柳哥以及擔任馬政府政委的前高雄縣長楊秋興都是大腸癌患者。

根據統計,一個人一生得到大腸癌的機率約為百分之五,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年齡層。在台灣,大腸癌已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

陳瑞昌說:導致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在飲食方面:與喜愛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或低纖維食物有關。攝取較多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牛油等,抽菸、過量攝取碳烤、醃製及高溫反覆油炸的食物;食品中過量的防腐劑、或添加物;過量飲酒,都有可能增加罹癌的機率。

欠缺規律的運動及活動,致腸蠕動降低,會增加罹癌的機率,証實有多個基因和大腸直腸癌的形成相關。臨床症狀包括:大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包括次數增加、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形狀變細條狀、裏急後重(解便後又有要排便的感覺)等,這也是最常見的症狀。腹脹、腹痛,其他:疲倦、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發燒等,或是有局部轉移,如:黃疸、右上腹痛、腹水、腹脹、背痛、咳嗽、肋膜積水等。

他建議年齡五十歲以上、無症狀者,最好每五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如果是有瘜肉、大腸癌術後(一年內應先接受一次)、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建議三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

如果是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幼年型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則建議每年做大腸鏡檢查。

偶像華劇「真愛趁現在」劇中,有醫師因為無法照顧家庭,造成母子形同陌生人,醫師真的是「沒暝沒日」嗎?陳瑞昌認為,擔任醫師的第一天,就要知道逢年過節醫師是沒有假期的,以醫師公會全聯會倫理及紀律委員會召集人洪政武而言,行醫40多年,新年從沒有休息過。不過,陳瑞昌認為:醫師也並非無法照顧家庭,尤其像較大規模醫院,團隊合作與分工很重要,醫療team可以減輕工作上的壓力。

醫師是許多女生追求的熱門對象,陳瑞昌建議當事人要瞭解自己,對方也要懂得醫師生活型態,醫師的職場是忙碌的,要做好醫病關係,又要研究醫學新知,一定要找適合的人。

對於不少醫師轉醫美,陳瑞昌不否認醫美市場收入可觀,但當醫師工作不只是看收入,還要珍惜自己所學,不要浪費自己學醫的初衷,考慮民眾的需要,配合並發揮自己的專業。

醫療糾紛是許多醫師轉醫美的原因之一,陳瑞昌認為,現代人資訊多,了解醫師處置過程,也有更多自己想法,但醫師也該學會多溝通,減少爭議,一旦發生糾紛或爭議,醫師要盡量指出對方的質疑,雙方不可預期對方目的,而是當下努力爭取彼此信任,雙方的信賴感很重要。他以署桃為例,除了醫師,醫院公關、社工都會加入溝通協調。

針對醫病糾紛,陳瑞昌建議政府要建立民眾反應管道,而且是公正、公開、合理的管道,讓病患提出疑義,也明白醫師的努力,由第三者的角度公正仲裁,讓雙方有適當表達機制,就可減少類似「抬棺抗議」不理性行為。

陳瑞昌常自許,有機會當醫師是一種福氣,能夠以自己所學,了解生命本質,並進而服務民眾珍惜自己,醫師應該發揮最大資源照顧病人,也希望病人信任醫師,並與醫師建立好的醫病關係。

三十多年來,陳瑞昌認真用心把自己專業發揮淋漓盡致,得到無數病人的信賴,但他卻強調自己只有「感激」,他專注、敏感、同理心照料病人,當然得到病人信賴。
陳瑞昌說:雖然國內醫療環境變化極大,但絕不能忘記或改變學醫的初衷,要充實自己專業,建立號醫病關係,讓病人信賴,如果只為了賺錢或滿足虛榮心,那就可惜啦。(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