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憂鬱
【大紀元2013年0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台灣人口老化嚴重,65歲以上人數超過260萬人,以此推估,全台灣大約有31萬的長者受到憂鬱症困擾。老人憂鬱症就診比例竟不到一成,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指出,疲憊、食慾不佳、身體不適,是老人憂鬱症的3大警訊,老人憂鬱症常被誤以為是「老化」而被忽略,另外,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有共病性,罹患憂鬱症的長者如果透過治療,相關的失智症狀也會有所改善。
80歲阿玉阿嬤抱怨全身不舒服,頭痛、頭暈、想吐、吃不下東西。阿嬤本身有高血壓,原本擔心身體不適是高血壓惡化造成,但檢查血壓一直都很正常,腸胃檢查也都沒問題。但護理師在訪談過程中,曾聽到阿嬤說:「反正現在也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乾脆拿神明祖先牌位去跳海。」才發現阿嬤有輕微憂鬱症。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宗正指出,季節交替正是憂鬱症的好發時機,家中長輩動不動就喊累,或者經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很多事情都記不得,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到處看病吃藥,也找不出確切原因,家屬就要注意是不是罹患了老人憂鬱症。
羅東聖母醫院近3年老人憂鬱症的就診比例,發現實際就診人數僅占全體的1.3%,不到盛行率的一成,且男性年長者可能因注重面子,不願承認罹患憂鬱症或出面求助,所以就診比例僅有兩成三,約為女性的1/4。
陳永興說,老人憂鬱症是漸進式的,通常以身體症狀或是體能改變等面向來表現,常被家屬誤以為是正常老化或「老番癲」,進而忽略治療,容易讓原有的疾病惡化,增加患者孤獨感、自殺和失智的風險。一旦發現家中長者有憂鬱症的警訊,記得多關心、傾聽和陪伴,了解困擾後再引介治療,避免強迫的態度帶來更大的問題。◇
(責任編輯:尚琳)
老人憂鬱症4種類型 |
一、假性憂鬱症:經常覺得食慾不振、頭重、容易疲勞、睡不著、口渴、便祕等,其實是情緒低落所致,卻以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 |
二、出現妄想:悲觀想法強烈,如「自己所做的對不起孩子」,甚或有如精神分裂症者常見的被害妄想,當妄想太強烈,可能會企圖輕生。 |
三、焦慮不安:時常坐立難安地來回踱步,不想與人交談,也無法平靜下來。 |
四、呈現失智:呈現意志力低落、判斷力遲鈍、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如病患會經常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了」、「我不會了」,反應顯得遲鈍。乍看之下,與失智極為類似,但只要經過檢查測驗,就不難區分。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