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退化性關節炎(二)

中醫妙治 風寒濕引起的病

胡乃文(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Fotolia)

人氣: 105
【字號】    
   標籤: tags: ,

什麼是「炎症反應」?炎症反應又叫作「發炎」,是指身體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受感染等刺激,激發的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了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個沒有炎症反應卻被稱之為「發炎」的病,它純粹是西醫的病名;它是老年人易犯的、關節軟骨持續性的病變,有時伴有增生的贅生骨,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

自古以來,中醫沒有這個病名,不過從它的表現症狀和解剖結構上的發病位置,可「勉強」見到古時一些類似的中醫病名的描述。

→有一種病叫做「痹」,痹病發生的原因是「風、寒、濕」;所以就有「三痹」的說法,叫做:「風痹、寒痹、濕痹」。風痹有遊走痛,又稱為「行痹」;寒痹痛甚, 又叫「痛痹」;濕痹痛而重著,又稱之為「著痹」。

而風與肝有關,肝主筋;寒與腎有關,腎主骨;濕與脾有關,脾主肌肉;退化性關節炎恰好和筋骨肌肉等解剖結構都有密切關連。

痹是什麼意思呢?「痹」就是血液循環不夠流暢了;中醫對於痛有這樣的看法,「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血液循環的通暢度不良就痛了。

→還有一種病叫做「歷節風」或叫「白虎風」的,認為這種病就是「風、寒」。《金匱要略》認為是肝腎虛引起的,肝主筋、腎主骨;《聖濟總錄》說是「血氣衰弱,為風寒所侵,血氣凝澀,不得流通關節,諸筋無以滋養,正邪相搏,所歷之節,悉皆疼痛,故為歷節風也。痛甚則使人短氣汗出,肢節不可屈伸。」病狀和現代所說 的「退化性關節炎」幾乎完全一樣。《金匱要略》還說,歷節風,如果嚴重了,就「不能屈伸,疼痛」。

痛症有別 治療處方不相同

痹有痹的治法、歷節風有歷節風的治法。

治痹,針對「風、寒、濕」治療。《雜病心法》有木通湯,以木通用「長流水」煎;如果各處移動痛的,為風痹,加羌活、防風;如果痛苦甚的,為寒痹,有汗加附子、無汗加麻黃;如果痛重著難移的,為濕痹,加防己,各因分辨證狀得宜,就有治愈機會;中醫學上稱之為「辨證論治」。又《醫方集解》有「三痹湯」,能活血 順氣,治僵硬不易活動的手腳。

治歷節風,針對「風、寒、血氣虛」治療。如果證狀是「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嗢嗢欲吐」,意思是全身的肢體關節疼痛而且身體虛弱,骨節變形又頭暈眩想吐,《金匱要略》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如果「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又發熱,便是歷節,痛得不得了、不可屈伸,疼痛,《金匱要略》 就使用非常熱且毒、又有麻醉止痛作用的藥方「烏頭湯」治療。

筋骨毛病多 改正習慣好的快

人習慣了身體關節、肌肉或肌腱,哪裡疼痛了,就找醫生針灸、按摩、推拿,或開處方藥,都忘記了更重要事──端正姿勢。由於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勢偏歪不良,容易產生關節磨損,退化性關節炎就容易形成。

中醫講究「治未病」,沒有發生病情之前就先改正生活習慣,改正坐姿、站姿和行路姿勢,退化性關節炎的到來會延緩。《黃帝內經》教人們在春季(包括一年的春季寅卯辰三個月、一天的春季寅卯辰三個時辰)「被髮緩行,廣步於庭」,就是披頭散髮那樣的和緩心情狀、動作柔軟的、大踏步、大伸展的運動。有研究指出,伸展的運動可將鈣質留在骨骼肌肉當中,如此能強化筋骨肉,能減少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

(本文作者為上海同德堂 胡乃文中醫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