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一半以上新公民難以融入社會

人氣 37

【大紀元2013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凌雲都柏林報導)近日一份調查顯示,受調查中超過一半的新公民表示難以進一步融入愛爾蘭社會。而公民申請的裁定標準和申請被拒後獨立上訴程序的雙重缺乏,則是將更多申請者拒之門外的主要原因。

1月16日,一份由愛爾蘭移民理事會以及UCD大學學者們的調查報告發表。該報告顯示,儘管受調查的新公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並有工作,但52%的新公民發覺公民身份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社會融合。接受調查的205名新公民入籍時大多三四十歲,其中86%擁有第三等級教育學歷,超過30%擁有研究生學歷,8%擁有博士學,其中超過81%有工作。對此,愛爾蘭移民理事會的主席丹尼斯•查爾頓(Denise Charlton)表示「政策和程序應當落實到位,從而使所有公民,包括新公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並且使(新公民)感覺被融入到這個社會中。」

從現任司法部長上台以來,入籍申請的審批速度加快許多。調查顯示,2010-2012年間獲得公民身份需要的等待時間平均為1.48年,而2005-2009年的等待時間則為2.76年。但對是否賦予公民身份仍然沒有一個明晰的標準,只能依靠司法部長的自由裁量權。同時,入籍程序中缺乏申請被拒後的上訴程序。移民理事會主席查爾頓表示愛爾蘭的移民體系缺乏指導、清晰度和一個獨立的上訴機制,這在歐洲都是少見的。大紀元此前曾報導過一名敘利亞難民在十年中兩次申請公民被拒,但司法部未能給出拒絕原因,該難民最終在最高法院勝訴。鑒於此案,司法部長表示將重新審視愛爾蘭公民申請制度。

越來越多的新公民通過行使投票權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從而參政議政。接受調查的新公民中,80.3%曾參與地方投票;59.2%參與過公投;53.5%曾參與大選投票;43.7%曾參與總統選舉投票。

從新公民的背景來看,大約有25%持工作簽證來到愛爾蘭;18.5%曾是難民身份;14.6%曾持有綠卡;另有10%曾為學生身份。

新公民的來源國比較集中,其中70%來自尼日利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烏克蘭、中國、南非、摩爾多瓦、孟加拉國和俄羅斯。

司法部的數據顯示僅2012年就有25,000人被授予公民身份,共舉行38場入籍儀式。而2011年和2010年入籍人數分別為16,000和8,000。

愛爾蘭公民申請者必須年滿18週歲,擁有良好品質,過去九年中在愛爾蘭的居留時間至少五年,其中申請入籍前必須在愛爾蘭連續居住一年。申請人還需聲明對國家忠誠。◇

相關新聞
愛爾蘭移民孩子無奈支付非歐盟高學費受關注
非歐盟子女居留愛爾蘭三年應享低學費
愛爾蘭05年前學生簽延兩年    期滿長期居留
愛爾蘭假結婚案例有回升  起草新法案打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