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18世紀歐洲傢具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紐約王靜紐約報導)想見識一下18世紀那位以奢華聞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用過的宮廷傢具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由18世紀中後期著名傢具匠人父子亞伯拉罕(Abraham)和大衛(David)‧倫琴(Roentgen)製作的高檔傢具。展覽的名稱是「奢華的發明——倫琴的國王傢具」( Extravagant Inventions –The Princely Furniture of the Roentgens )。

倫琴父子是18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傢具匠,但是一般的人只知道那位發現X射線的物理學家倫琴。他們父子開設的作坊生產的傢具曾經風靡一時。在1740年代到1790年代,他們的產品是最精緻的,設計新穎,工藝精湛,而且還包含豐富的想象力和技術創新,深受上流社會的喜愛。從法國路易十六到俄國凱瑟琳皇后和德國威廉二世的宮殿,歐洲王公貴族的住所經常能看到「倫琴」牌的傢具。

展覽共展出倫琴父子在1742年到1780年期間生產的60件傢具。有能播放音樂的座鐘,裝飾精美的抽屜,多功能、多檯面的桌子,有含多層桌板、能玩紙牌、下象棋、寫字、折疊式象一本大木書一樣能一層一層展開的娛樂桌,以及類似的活動式的變形書桌和文書櫃等。這些傢具的底色基本上是棕色和黃棕色,傢具上鑲嵌黃銅、象牙、珍珠母等飾片,椅子通常是鍍金的,工藝非常精細,體現了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更有意思的是,傢具上裝了機械裝置(機關)和彈簧。一按按鈕或旋轉鑰匙,櫃子的門會打開,書桌的抽屜會彈出來,壁龕、鏡子、燭臺象變魔術一樣從隱藏的角落里一一走出來。

書櫃。(圖片由大都會博物館提供)

書桌。(圖片由大都會博物館提供)

可以看出,展品總體上體現了從富有複雜盤繞花紋、精致繁瑣的曲線形裝飾的洛可可風格逐漸到樸素、嚴肅的新古典主義過渡期的風格。早期裝飾華麗的風格在後期被精心挑選的有木紋的木板和鍍金、莊嚴的柱子代替。可以說是結合了宏偉、創造性和細膩性。

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大衛在大約1758至1762年製作的一張書桌,它是大衛在職業生涯的顛峰之作。不僅工藝精細、複雜,而且體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性—繪畫、雕塑和建築。閃閃發光的踏板,富有田園風光詩意的圖案,桌子的前座拱形門和珍珠裝飾窗戶在機關打開時一一展現,具有空間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體現匠人對室內裝璜複雜性的理解。

展覽中還有一件法國末代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y Antoinette)在彈楊琴的音樂盒。把音樂盒的鑰匙一擰,音樂盒里瑪麗的塑像就開始轉動,打擊揚琴。

瑪麗皇后的音樂盒。(圖片由大都會博物館提供)

倫琴父子在18世紀已經採用國際營銷的商業模式,把一個小作坊的產品銷售到各個國家,可謂是具有前瞻性。

亞伯拉罕1711年出生在德國科隆附近的米爾海姆(Mulheim),是一名傢具匠的兒子。他早年在荷蘭和倫敦學藝。後來喜歡上英式傢具的風格。亞伯拉罕在歸依摩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 Brethren)新教的一支後,回德國結婚。他作為傳教士走遍了美國殖民地。1742年定居在賀能哈格(Herrnhagg)定居。1750年,該教派被驅逐。被安置在紐維德(Neuweid),獲得伯爵的赦免,允許自由信教。他就開始在當地開設作坊,僱用細木工和鐘錶匠。到1780年,倫琴的作坊規模達到頂峰,年收入相當于梅森瓷器廠的收入。產品遠銷歐洲各國,連羅馬天主教廷也成了他的顧客。

倫琴父子的作品,加上機械裝置,是當時對傳統英、法式傢具的革新。按鈕一動,很多內部部件自動呈現。亞伯拉罕堅持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現以英式傢具出名,後來加進法國優雅的風格,鑲嵌、彫刻、鍍金和機械,很快形成自己的品牌—倫琴牌。

大衛是亞伯拉罕的長子,1743年出生。從10幾歲開始當學徒,他把父親的事業開拓更上一層樓。在技藝方面,他在傢具中加進了機械裝置。在商業經營方面,雖然作坊在書櫃德國,但他把產品打進各國皇室。他知道大量研究潛在客戶的品味、市場趨勢和生產技術。他就是通過給瑪麗皇后獻上有她塑像的音樂盒而獲得皇后的親睞。他把產品市場向東擴張,依靠想象和猜測,給俄國凱瑟琳皇后製作了一張書桌,把她喜歡的狗做成一張鍍金高背椅。皇后非常喜歡,給了他一大筆酬金。到1789年,俄國皇室和貴族在大衛的作坊定做了幾百件傢具。他是一名天生的外交家,懂得怎樣與皇室和海關官員打交道。法國大革命後,奢侈傢具市場崩潰,大衛居然成了一名外交官。

展覽將在1月27日結束,作品很多從未在歐洲以外的地區展出過。

(责任编辑: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