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華:從香港反「國教」反觀八九學運

王超華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30日訊】近來最為激動人心的事件,既不是大陸諸多城市的反日遊行,也不是台灣的馬英九總統視察外海島嶼、遙指釣魚島宣示主權,甚至也輪不到審判谷開來起訴王立軍,以及中共十八大換屆前的種種動盪。真正的焦點在香港,那裏針對政府強力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反抗聲浪,一波高過一波,迫使港府表態讓步。

八九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影子

從三名少年中學生在政府總部門前絕食開始,發展到十天內二十多萬人次加入支持,學生及家長態度之堅決,各界聲援之懇切,在在令人聯想到一九八九年春天的天安門廣場。與香港回歸同歲的黃之鋒同學,去年創辦了反對以「國教」為必修科的學生組織「學民思潮」,申明宗旨是繼承五四精神;宣佈絕食時,又強調目標絕不是追求犧牲和死亡,而是為了追求自由開放的思想,拒絕盲目的愛國情懷。可說連言辭間都隱約有八九天安門的影子。儘管「學民思潮」謝絕與天安門的抗爭聯繫起來作對比,但這一次香港由學生抗議引發的運動高潮,確實值得我們再次思考某些多年來流行的所謂「反思」八九「六四」的論點。

很多人分析八九年春季北京民眾對學運的熱情支持時,都會提到八八年夏季高達百分之十八的通貨膨脹,市民當時的恐慌和搶購,以及政府隨後的緊縮政策。似乎經濟原因是民眾加入聲援的主導動力,卻忽略了學生絕食代表了一種在精神追求上的單純非功利,激發昇華了民眾參與的政治熱情,賦予汲汲於日常生計的升斗小民以社會公民的榮譽和自豪,使他們在政府強權面前獲得勇氣和擔當,直至毫無猶豫地奉獻鮮血與生命。

反對「國教」正是愛國的表現

以這次香港抗爭而言,一年多以前政府已決定要強推「國教」,「學民思潮」成立也已經有一年多。去年底今年初,更發生青年市民抵制大陸遊客的反「蝗」浪潮,網絡報章上不乏號召香港「城邦論」者,詆譭任何有大陸背景的人士。九月份絕食和聲援進入高潮時,這樣的論者想來不會缺席,但卻從未成為主流。青年學子的認真決絕,特別是他們言說態度上的平和,激發昇華了人們作為公民的內在訴求,各界人士競相表達的,是參與這個因少年同學絕食而出現的有沉重質感的公共場域。其中公共性的質量與熱度,很難被事後冷淡的經濟分析所含括把握。

「學民思潮」強調,反對政府強推的「國教」,正是愛國的表現,並援引五四為楷模。在保釣正經歷回潮的當下,將「愛國」言說從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利益的狹隘定義中解脫出來,吸引了著名的老保釣分子也加入絕食,從而確認了,愛國立場,必須包含批評抵制政府和執政黨的正當權利。這正是五四以來中國學生運動的長遠傳統,也是八九學運貫徹始終的精神之一。批評者常以社會動盪、過激、缺乏文化保守精神指責五四並延伸指責八九,卻忘記了,缺乏批評政府的傳統,最終導致的必將是權貴對社會的壟斷。

——原載《動向》雜誌2012年9月號

相關新聞
港生反國教  聲勢日益大
香港12萬人穿黑衣聚集港府總部
溫支聯聲援港人「反國教」 反倒退
全球海外港人也穿黑衣齊支持反國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