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城市

一半以上客戶為移民

【大紀元2012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編譯報導)多倫多食物銀行(Daily Bread Food Bank)公布的最新年底研究指出,截止今年3月1年內,大多區食物銀行共接待112萬多食物領取人次,食物銀行使用率高達18%,高出衰退前水平,創下歷史記錄第2高。

  

這一數據說明對於許多家庭、尤其移民家庭而言,經濟衰退陰影仍在,反應出許多新移民找工難,食品、能源和租房成本不斷飆升之現狀。

  

據環球郵報報導,研究對40家食物銀行近1800名客戶調查顯示,食物銀行一半以上客戶為外國出生,10人中有3人有大學文憑,年齡多為45-64歲之間的失業人群;而且成人和兒童飢餓率也在上升,遠遠超過5年前水平;另外,自經濟衰退後,像伊桃碧古、北約克等近郊食物銀行使用率也大幅上升。

  

DBFB研究代理主管馬特(Richard Matern)表示,許多教育程度較高的技術移民,由於資歷認證困難,只能找到兼職或季節工,支付日常生活賬單困難,而同時,食品和能源等價格卻不斷飆漲。

移民找工難 不得不依賴食物銀行

道銀首席經濟師亞力山大(Craig Alexander)表示,經濟復甦並未使所有人復甦,部分人群還是被落下,尤其是自1980年代以來,本土人和移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儘管其中許多移民受教育程度較高。

  

數據顯示,上月多倫多失業率為8.5%,比全國平均水平整整高出1個百分點;其中本土人失業率6.7%,遠遠低於移民9.3%的失業率。

  

約克大學多倫多移民就業數據計劃數據顯示,自2006年以來,移民失業率一直高於本土人,尤其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差距更是拉大。

  

研究還顯示,食物銀行客戶中,多表示租房成本佔去收入大半,高達收入的71%,無法剩餘更多用於交通、衣物和食物,因此,政府如能在住房上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則會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數據顯示,有些食物銀行客戶是定期客戶,近半客戶是偶爾生活出現意外危機時,才到食物銀行領取食物,如曾在印度和沙特做過焊工、能說5種語言 的42歲移民西尼瓦森(Nagarajan Seenivasan)今年夏季登陸的第一天,就因護照被盜,無法申請工卡,一時找不到工作,只得每周到食物銀行一次,領取基本食物度過難關。

「食物銀行」小介紹

「食物銀行」最初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加拿大的一些大城市,如多倫多、溫哥華等,據說最初是受美 國慈善團體的影響自發成立的。每逢復活節、 聖誕節等重大節日前,「食物銀行」的工作人員會在社區中心、教堂、圖書館、消防站、公寓樓前舉辦大型活動「吸收儲備」;此外,「食物銀行」的義工們還會在 每天晚上麵包房、雜貨舖打烊前蒐集當天銷售剩餘的食品。食品廠的捐助以及其他商家的捐錢、捐物也是食品銀行的重要來源,其中的捐款會由義工們用來代購食 物。

  

需要食物銀行幫助的受助人需到「銀行」登記,填寫個人和家庭的住址、收入狀況、支出狀況等材料,建立「帳戶」,然後領取「定量」。建立「賬」後再次支取只需出示個人身分證件,但每隔半年或一年,「銀行」會要求重新詳細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