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瘸腿的我兄弟
那瞎眼的我姊妹
背負著他不嫌重
牽領著她不喊累
廉價貴重難計秤
心中有愛全都給
第一個事件。
有一天中午打電話給一個朋友,他正忙著送午餐給朋友。
我開玩笑的說,你還當外賣送午餐,乾脆一起到餐廳吃不是方便一些嗎?
他說他們團契裡面有位女士到紐約探視女兒,不小心摔斷了腿,現在正在家中療養,由於家中只有二老,所以就安排大家輪流送午餐給他們。
基督徒們都互稱「兄弟姊妹」,又常說「主內一家」,患難相助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是這些自稱一家人的基督徒。
他又說,安排的人「暗示」這午餐的分量最好多一點,這樣他們就可以連晚餐都可以不必下廚了。
我聽了蠻感動的,因為這是愛心之內又有體貼的細心。
第二個事件。
嘉義市的施先生今年六十一歲,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為了生活,騎機車送便當,賺取微薄時薪,上月七日天氣炎熱,他中午送完便當回店裡時突然中風,右腳右手不能動,被緊急送到嘉基醫院,所幸治療後病況穩定,院方知道他經濟差,安排3人的健保病房讓他入住。
他有個就讀國二的兒子和他相依為命,住院期間他兒子的一票朋友犧牲暑假,輪番陪他在醫院照顧父親直到出院。
這群學生分別就讀國小或北興國中,也有人今年剛要升高職,是施生的學長或學弟妹,有越南的新移民之子、有原住民,也有來自單親家庭,大多同學來自弱勢家庭,因為有相近的家庭背景,大家平常玩在一起。
施先生住院期間,施生幾乎「以醫院為家」,這些朋友常來探望,幫忙施生倒尿袋,為施父餵藥、端水、擦澡,甚至買三餐。
雖然大家沒有排班,但幾乎每天都有人來陪他,為他加油打氣,今年要升高職的王姓雙胞胎兄弟檔一天來醫院二次,不斷告訴他︰「阿伯您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讓他非常感動。
在愛心的動員之下,施先生就這樣平白無故的多了這麼多孝順的兒女。
施先生是個有福的人。
相對的,這群年輕人有了這樣的「付出」經歷,在心性上必然受到潛淺移默化,或許有些原本在學校放蕩不羈的,在家中大條不甩的,就因而增添了正面上升的孝順體恤的善良。
這是在自己的作為中感動了自己,教導了自己。
對他們來說,這是個難得的機緣,如果沒有朋友的父親中風,他們也沒有伸手幫助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大家同一陣線」的死黨群聚效應,也未必能催得動他們的自我意願。
真的很高興能夠看到這樣溫馨的真實事件,雖然是小人物的做為,卻足以作為所有人的「人性階梯」,讓大家學習而能夠在愛心上向上爬升。
第一個事件和第二個事件的比較。
第一個事件是發生在一個已經有了制度而又經常聚會的基督教團體,基督教的教導又以「愛心」為中心,所以當團體中有人有了困難或病痛時,互相關懷彼此幫助已經必然的動作,要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任何做為反而事件不可思議的疏忽。
第二件事則是一個「出人意外」,一是,很年輕的人較難有這樣的體貼的愛心的付出的情緒,二是,他們並沒有人特意的動員,而是自動和主動的幫助朋友,三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大部分是來自弱勢家庭,自己都很貧困。
看到這裡,很多人大概都會認為我會說第二個比第一個難能可貴。
不錯,確實是這樣,但是,我更認為二者都很寶貴,因為愛心不論是發自何處,不論是如何發動,只要有「愛」,付出的人和接受的人都同樣的可以得到內心的快樂和滿足,因為「愛」已經讓大家成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