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金柱新技術 儲存容量躍進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交通大學和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將奈米金柱運用於光學儲存,記錄密度可達藍光光碟的80倍。
交大光電系博士藍子翔到澳洲訪學時,成功將交大副教授田仲豪實驗室開發的「三維度任意偏極光」,結合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教授顧敏的「高功率雷射光學系統與奈米金粒子操縱技術」,在短短1年4個月的時間內,就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藍子翔解釋,科學家將金原子組合成類似膠囊形狀、大小僅為米粒1/50000的奈米金柱,就像非常小的金條,不同長度的金條有不同的頻率,以頻率相同的光照射,就能產生共振;經由可達熔點的強光照射後,奈米金柱更會變形。
透過上述變化,科學家可以用來儲存資訊,藍子翔說,奈米金柱不同的變化,就能組合成各種不同的資訊。
不過,難處在於奈米金柱不是整齊地排列,而是不規則地散布在三維空間內。藍子翔成功導入台、澳兩個團隊的技術,首度以實驗證實,可以任意操縱三維偏極化光場,「原本只能讀x軸和y軸,現在則可以多讀z軸的資訊。」
藍子翔表示,實驗結果屬於基礎研究,未來可應用在超高容量儲存設備、生物熱治療、生物分子追蹤發射器等領域。如果將現在普遍使用的藍光光碟片,摻入奈米金柱物質,容量可提升約80倍,最高可達4TB(1TB相當於1000GB)。
交大光電系副教授田仲豪表示,上述技術的缺點是不能複寫,但需要大量備份資料的單位,則可以節省大量的儲存資料空間和管理人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