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天災譴責警示

粟沂州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天高高在上,左右著人世間歷史的興衰和人間的禍福。而君王受命於天,所以自古以來的明君都非常重視「天意」。

古代上天示警 皇上罪己

漢文帝元年,齊、楚兩地二十九座山同一天山崩,發大水。漢文帝命令各郡國,不必進獻貢品,施恩惠於天下,遠近都歡樂和洽,結果並沒有造成災害。漢文帝二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天發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發生了日食。文帝為此下了「罪己詔」。

大唐朝貞觀八年,山東及江、淮經常發大水。唐太宗問侍臣原因,秘書監虞世南認為「有冤獄」,太宗對此非常重視,派遣使者救濟飢荒,申理冤屈的案件訴訟,多加諒情赦罪。貞觀十一年時,天又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沖過洛陽城門,進入洛陽宮,水深平地五尺,毀壞宮寺十九處,沖毀七百餘家。太宗對侍臣說:「朕缺乏德行,皇天降災。原因是視聽不明,刑罰失度,致使陰陽錯亂,雨水反常。朕有何臉面獨自享受美味?可命令尚食(負責帝王膳食的官吏)斷絕肉料,只上粗食。文武百官都上密奏,趕快告訴朕的過失。」

康熙大帝在位時,有一年北京發生地震。康熙對大臣說,朕自己缺失德行,政事方面有缺失,以至於上天地震示警。我惶恐不安,急切尋找導致災害的原因。是不是治民之官苛虐榨取百姓的錢財用來獻媚呢?大臣有沒有結黨營私任用私人呢?是不是領兵之官焚燒搶掠沒有禁止呢?是不是免除租稅和徭役沒有落到實處呢?問刑官處理訴訟有沒有冤枉百姓呢?是不是王公大臣不能管制屬下而導致他們欺凌百姓呢?有一種這類事,都足以導致災禍發生。重視朝廷根本法令而在小事上廉潔,政治清平而沒有冤案,希望能夠感通蒼天,止息消除災禍。因此,朕昭告公布自己內心所想,願與中外大小臣工共勉之。

董仲舒是漢朝的儒學大師,他認為:國家因失道而將敗亡之前,上天會先以天災來譴責警示;如果不思反省,就會以怪異的天災或天象來警告誡懼;再不知道改變,真正讓其敗亡的災害就將來到了。
《史記》記載,秦始皇在臨死前不久,天上掉下來一塊大隕石,後來隕石上被發現寫著幾個字──「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查不出來是誰寫的,就把隕石周圍住著的人全都殺掉了。這句話就是讖語,很快秦始皇死了後,被他滅亡的六國就紛紛復國,割據自己的土地。

元朝至正年間,黃河泛濫。丞相脫脫派賈魯調集十三路民夫治理黃河。在修河之前,黃河南北就有童謠說「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結果在修河道的時候,挖出一個獨眼石人,背後還真寫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接著就是農民起義的總爆發。@

--摘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西部的塔里木盆地被向下挖掘的時候,考古學家意外的發現一百多具乾燥的屍體,有些木乃伊的年代甚至追溯到兩千年前。…
  • 俄國專家在西伯利亞長期凍土層,發現3萬年前冰河時期的果實,並成功令其「復活」開花,是歷來最古老的「重生」植物。以色列專家之前曾「種活」一顆儲存兩千年的棕櫚科植物種子,俄專家今次卻用上果實細胞進行培植,令更久遠的植物「復生」。
  • 小時候爺爺常對我講,吃虧是福,老實厚道常在。他說:「自大清朝以後,人心就越來越壞,災難也越來越多,那就是『胡交漢,漢交胡,二百載,人有酒壺高,馬有鬼子大,三綱逆轉,五倫倒懸,八德敗盡,三災八難四處起。官殺官,賊殺賊,剩下無能為,此時聖人治世,遊子還鄉,天下大治,安居樂業。』」零六年我回老家看望伯父時,他就說起爺爺講的這段話來,他說這段話像現在的事…
  • 《死海古卷》是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一組《舊約》手稿,可追溯到西元前100至200年,對於《聖經》經文的可信度提供了令人驚歎的證據。尤其是幾乎完好無損的以賽亞卷與西元900年以後的近代馬所拉文本的各種手稿版本幾乎完全相同。它包括來自聖經最早的著名的文本,如「十誡」。它可以證明今天《舊約》裡的彌賽亞預言是和耶穌來到人世之前就有的彌賽亞預言是一致的。
  • 考古學家挖掘到一枚印璽,上頭刻有「伯利恆」(Bethlehem),據信這可能是聖經中出現的古城伯利恆存在的最早證據。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跟耶穌出生地有關的器物,也證明了伯利恆的確在歷史上存在過。
  • 嫁接是將一棵植物的枝條或嫩芽等組織融合到另一棵植物上的技術,在園藝、農業方面運用廣泛,在東、西方,其歷史都非常古老。北宋末年有一位嫁接術奇人劉幻其技藝之高超,已非常理可以解釋。
  • 看著這個標題的讀者,可能會覺的奇怪,盲人如何雕刻與繪畫?然而中國古代的確出現過盲人雕刻師與盲人畫家。據金代文人元好問(西元1190—1257年)所著的《續夷堅志》記載…
  • 北新橋,名字叫「橋」,可實際上沒有橋,更沒有橋翅。這裏面有個民間傳說。北新橋在北京東直門內大街與雍和宮大街的交匯處,當年,北京地鐵五號線在此設北新橋站時,也發生了意外事兒。
  • 東漢的周紆,在擔任縣令時,執法嚴明,不畏權勢,深得百姓擁戴。可也得罪了不少官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