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石油欲併購加國Nexen 波瀾再起
【大紀元2012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加拿大溫哥華報導)今年以來,加拿大的「北部門戶」及「泛山雙子線」輸油管項目掀起的波瀾尚未平息,近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CNOOC)又宣佈斥資151億美金收購加拿大尼克森(Nexen)石油公司的消息,給爭議不休的社會輿論再度推波助瀾。在朝野各方對中資能源併購深感糾結的同時,也吸引國際聚焦頗為低調行事的中共全球能源佈局。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CNOOC)宣佈將以151億美元現金收購尼克森。同一天,另一家加拿大石油公司塔利斯曼能源公司(Talisman Energy Inc.)也宣佈,將其英國北海油田49%的股權作價15億,賣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簡稱中石化,Sinopec)。加拿大能源業的兩記重拳,令本已對能源爭議疲於應對的保守黨政府壓力倍增。
能源資源能不能采 朝野很糾結
根據加拿大亞太基金會(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所作的最新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民眾對中共國企中海油收購尼克森持反對立場,僅有16%的加拿大人贊同。
加拿大工業部長帕拉迪斯核實已收到中海油的併購申請,目前正依據《加拿大投資法》審核。加拿大總理哈珀9月6日對此表示,由於CNOOC收購尼克森的規模龐大,他承諾聯邦政府在作出是否批准或否決外資收購本國企業時,會明確釐清一些不透明的審查規則。哈珀也希望藉此要求中國開發市場,為加拿大爭得平等地位。
新民主黨自然資源評論員朱理民(Peter Julian)表示,要求眾議院工業、自然資源與環境委員會舉行聆訊,並要求聯邦拿出更透明的外國投資法規。朱理民說,公開聆訊加上更透明的投資檢討程序,就能揭露尼克森交易是否真正有利加拿大經濟、環境與社區。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加拿大皇家山大學(Mount Royal College)政治學院院長杜安.布拉特認為,加拿大政府應該充分考慮中海油的政治背景,不應將中海油等同於一般的民營公司。據報導,中海石油具有雙重角色。中海石油董事長王宜林五月份在內部會議上說:「大型深水鑽井平台是我們的移動國家領土以及戰略性武器。」
總部位於卡爾加里的尼克森公司,擁有分佈在加拿大西部、美國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和尼日利亞海上等全球最主要產區的油氣資源,包括常規油氣、油砂以及頁岩氣資源,但以油砂為主。
磨刀霍霍向豬羊 中共「逐步蠶食」 低調全球攫取能源
截至去年12月31日,依據美國證交會數據,尼克森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此外,據加拿大評估,尼克森還擁有以加拿大油砂為主的56億桶油當量的潛在資源。而中海油自己的儲量總共才31.9億桶當量,相比之下,尼克森擁有的海量能源,堪稱油氣聚寶盆。
並且,中共當局在全球的能源佈局是四處出擊,絕非加拿大一家。
多年來,中國國營石油企業在非洲及鄰近欠發達國家,如緬甸、老撾等,掠奪資源可謂無往不利;但在北美發達國家吸取能源的計劃卻頻頻受阻,2005年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失敗就是一個典型。
近年來,中共可謂吸取了前車之鑒,開始小心翼翼地經營全球能源佈局,不動聲色收購少數股權,以少量多份的方式進攻,以避免引發輿論壓力。中海油2010年、2011年連續兩次收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在德州和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頁岩氣開發業務的1/3股份,正是中資能源國企「逐步蠶食」全球能源佈局的體現。
國際焦慮 關注中資收購能源背後動機
尼克森擁有墨西哥灣的油田,美國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關切中共透過本項投資案間接擁有美國資源,並要求本案亦應比照中海油在優尼科投資案的審核程度進行審核。一旦美國不准許中海油擁有美國資源,尼克森將被迫放棄向中海油出售資產。
國際上除了對於中共攫取全球能源的憂慮之外,還有觀察家指出中資大肆收購發達國家能源企業背後的動機,需格外警惕。
《商業週刊》近期直接報導說,其背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搶奪技術。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外交政策研究員埃麗卡‧唐斯(Erica Downs),也支持這樣的觀點。她認為中國石油國企在海外開採的石油,不可能全數運回中國供國內消費,因此搶奪技術才是中國石油國企的目的。
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的觀察,北美地區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頁岩及深海鑽油技術,這是中國石油國企逐步佈局北美地區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加拿大投資法》,聯邦政府對資產規模超過3.3億加元(3.32 億美元)的收購案進行審批,以判斷交易能否給加拿大帶來「淨利益」。
由於尼克森約10%的資產位於美國境內,因此該併購案也需美國點頭。中海油9月已向美國提出尼克森併購案的國家安全審查。
(責任編輯: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