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品茶 邀約新生代
【大紀元2012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報導)擁有八十多年曆史臺灣中部老茶行「泉芳茶莊」,第五代傳人杜蒼林年僅30多歲,不僅從父親、現任台中市茶商公會理事長杜西銓身上,承襲製茶、品茶的好手藝,更融入新一代工廠管理、網路行銷經營理念。從十足的門外漢,到逐漸看懂茶這門藝術,杜蒼林建議年輕的上班族,繁忙的工作之餘,不忘砌壺茶,日積月累,就能逐漸走進臺灣茶廣袤的天地。
近年來,便利商店罐裝茶飲、休閒茶小站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茶飲料成了許多年輕人的最愛,令茶界的前輩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畢竟茶是中國人五千年承傳至今的飲料,憂的是現代茶飲普遍在加糖、香精調味下,新一代的年輕人多半喝不出烏龍茶香氣和滋味的變化,更難體會到承襲自閩南製茶工藝的人文特色。
「我大學時代也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常常喝飲料、咖啡、奶茶,即使我家種茶、賣茶,從小也常喝茶,但是也沒留心品茗葉湯的優劣好壞。」即使在茶葉世家中長大,但因年少時求學至上,即使家中早已是中部地區好茶的集散地,杜蒼林確沒深入瞭解。
父親引入門 品高山茶細膩
大學時代北上就讀經濟系,畢業後原本想到大型企業工作,沒想到服完兵役後,家庭的變故讓杜蒼林從此改變志向,踏著父親、祖父們的步履,走上茶的世界當中。「因為祖父身體不好,正值春茶採摘期間,我看到父母親在醫院、茶園兩頭跑,家中人手不足,決定留下來幫忙,開始跟著父親到梨山茶區的製茶廠,從製茶基礎開始學習。」
位於豐原的泉芳茶莊,在曾祖父杜江水、祖父杜煥璋時代,可以說是中部富有名號的茶葉買辦,常常深入各山頭、與各地茶廠交流,當時有「北華泰、南坤海、中泉芳」之稱,時至民國60年,杜江水和果農陳金地合作,在大禹嶺中橫段105K試種烏龍茶種,成為高山茶的先驅。
民國64年,杜煥璋邀時任台灣區製茶同業公會總幹事、已故茶學家林馥泉品茗試種的大禹嶺茶,林試飲的結果,認為質地超過鐵觀音茶王及凍頂烏龍茶,當下令杜煥璋信心大增,杜西銓接手後繼續在梨山地區耕耘,除了進入福壽山農場製茶,並在2400公尺的華崗地區設立華剛製茶廠,創立了「華剛茶」的品質和名號,獲得了2011年神農獎的肯定。
注入人文 茶湯宛若藝術品
杜蒼林在跟隨父親製茶的過程中,體會到父親和祖父在製茶工藝上的堅持。「我覺得這可能是我的福報,因為我剛剛開始接觸茶,就從茶園、茶廠開始做起,才知道種茶不容易,特別是在高山交通和物資不方便,一群人在那裏還要能耐得住寂寞,用很好的心情去做出不同的口味和味道。」
因為知道栽種製作的辛苦,對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杜蒼林會以一種感恩的心情,和消費者分享從父親、祖父輩那學到的知識。
「你喝的這泡茶是比較果香、還是比較花香,是在甚麼樣的過程中得到這樣的香氣,這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師傅做出不一樣的茶湯。所以茶是很特別的,很人文的,每一泡的滋味都不一樣。」杜蒼林特別喜歡和客戶分享茶湯人文特質的迷人之處。
「其實茶是農產品,也是藝術品!」杜蒼林說,時下年輕人習慣喝飲料茶,會以為茶就是罐裝飲料的大量商品、口味都一樣,為了打破年輕人的迷思,他從父親手中接下經營棒子後,特地發展出茶包和原片袋茶,目的是讓都會區的年輕人,以很簡便的方式,親近臺灣茶的特殊風味。
簡易杯具 茶香山氣溢滿懷
「茶的甘、醇、香,需要品味的敏感度才能去鑑別,如果沒有平心靜氣,或是沒有人引導的話,凍頂茶、阿里山、杉林溪,或是不同高度、地理的茶湯軟度和細緻的味道,就難以分辨。」因為網站和FACEBOOK的媒介,杜蒼林接觸到許多想找好茶的年輕朋友們,他會將自己的體會和故事現身說法,再慢慢引導他們享受品茗的樂趣,在父親的囑咐下,未來還準備到大學社團的茶藝課程推廣,希望鼓勵更多年輕人認識這項臺灣重要產業及其文化傳承。
在杜蒼林的心中有一個新的藍圖,年輕人不再總是到便利商店買罐裝茶飲料,而是在辦公室裡準備一套簡易茶具,這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毋寧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每天留給自己15分鐘,沖一壺茶,隨著茶的細緻和緩慢,讓心情獲得片刻的寧靜,或和身旁的同事一起分享,讓茶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然而,這也或許不是新的生活方式,而是藉由茶的引介,回歸到人原有的平靜和祥和中。
責任編輯:李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