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在塑膠文明尚未開展之前,日常生活的用具大多由植物材料做成,幾乎被遺忘的「蓪草」據記載,在日據時代曾大量外銷大陸作為紙張原料,被廣泛應用在繪圖藝術創作上。為重新拾回這一兼具環保與文化藝術的經濟作物,由科博館與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合作推出的「蓪草重生特展」,集結國內外的蓪草創作與收藏,正在科博館植物特展室展出,彌足珍貴。
「哇!怎麼會有潔白的髓心從木桿跑出來?」由新竹縣泰雅爾族部落永續發展協會在現場演出通脫髓心,及蓪草紙的製作過程,看到只用長長的刀就可削出薄可透光、表面柔順觸感細緻的紙張,讓人稱奇。因其髓心看似保麗龍,除作為中藥,還可運用在美勞、針墊、紙和浮標等用品。
曾任前原民會副主委阿棟優帕司說,蓪草生長在千公尺以上的山區,是泰雅族重要的房屋建材,具良好的防火功能,抽出髓心後的外殼,可以燒火、還可當作水管引水,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作物。他說,3年前,開始在山區進行復育工作,希望先從環保概念出發,未來能創造經濟上的價值。
策展人嚴新富博士表示,壓扁後用水畫過就會凸出來呈現浮雕效果,剪剪捏捏又變成栩栩如生的花朵。這麼令人嘖嘖稱奇的台灣植物跟工藝傳統,現在卻已逐漸被遺忘了。
「蓪草重生特展」包括蓪草產品、蓪草紙花藝術作品,以及來自美國、菲律賓、法國、澳大利亞及台灣當代國際蓪草創作,現場還有國外超過百年的蓪草畫作收藏,難得一見。
特展也蒐羅包括蓪草植株、蓪草紙製作流程及使用工具、蓪草紙造花藝術,及來自國內外的當代蓪草藝術創作,其中,一幅超過百年的十九世紀蓪草畫,彌足珍貴。另外還有跳脫傳統細緻畫工的當代作品,也令人耳目一新。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