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健康1+1

署嘉心血管中心引進醫學中心等級儀器

【大紀元2012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心血管疾病長年居我國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署立嘉義醫院心血管中心,引進醫學中心等級儀器「血管內超音波(IVUS)」及「血流儲備分數測量(FFR)」,提供患者全方位的心血管檢查。

嘉義醫院孫德光醫師表示,目前要診斷缺氧性心血管疾病及相關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除了依臨床症狀、心電圖變化,心臟刺激性檢查,以及三度空間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掃描外,心導管檢查仍是標準作法,但心導管檢查本身仍有一些限制,在阻塞率為 40-50%以前,或動脈硬化堆積得很均勻時,從心導管影像上,不易判斷血管內的真實狀況。

有時血管本身彎度、走向、角度、斑塊狀況不同,使心導管檢查影像無法精確診斷出所有的冠狀動脈血管硬化情形,也無法得知哪些粥狀硬化斑塊是高危險性,是否有可能進展為急性心肌梗塞的斑塊;利用血管內超音波(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簡稱IVUS,以心導管操作方式運送伸入至冠狀動脈血管中),可檢查冠狀動脈血管壁及粥狀斑塊的特性,測量血管內徑大小及截面積,偵測早期血管病變。

嘉義醫院孫德光醫師指出,「血流儲備分數測量」是使用一種特殊且極細小的高科技壓力測量導線進入冠狀動脈血管,測量冠狀動脈硬化狹窄處前後的壓力比值(又簡稱FFR值),當此一數值偏低時,即代表該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已經造成血流量的不足,進而引起心臟缺氧,必須以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入術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臟缺氧的狀況。

嘉義醫院孫德光醫師(右)展示「血流儲備分數測量」儀器,他說,署嘉心血管中心引進醫學中心等級儀器,能嘉惠更多心血管患者。(攝影:李擷瓔/大紀元)


嘉義醫院孫德光醫師強調,綜合這兩項檢查資訊,就能為患者進行適當的治療,確定血管狹窄範圍、長度及血管壁大小,以選擇最佳尺寸的支架,並且幫助心臟科醫師確定支架置放後擴張完全且完全覆蓋標的病灶,這些措施可幫助減少血管再狹窄的發生率。

國外研究顯示,適當的使用血管內超音波協助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可減少支架再狹窄率達10~30%,因此越來越多的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均使用血管內超音波(IVUS)協助評估,血管內超音波的使用不會增加心導管的危險性和併發症,重大併發症( 小於千分之一的機率: 包括心肌梗塞、血管破裂、腦中風、死亡) 的發生機會和一般心導管相同,甚至可以增加心導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