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約一甲子 蔣介石堅持擁有中國大陸主權
【大紀元2012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日本政府外務省日前公布1950年代部份外交檔案,1952年4月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與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洽簽《中日和約》時,日本讓步承認中華民國擁有中國大陸的主權才達成協議。8月5日《中日和約》生效一甲子,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表示,60年前的今天《中日和約》簽訂,結束一場史上規模最大、過程最慘烈,死傷超過2,500萬人,絕大部分是中華民國軍民的民族禦侮戰爭。「雖然1972年日本與中共建交時,日本曾片面宣布終止《中日和約》,但並不影響該和約生效後的法律效力。」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解密的外交文件,包含1952年4月締結中日和約時負責談判的日本外務省亞洲局第2課長後宮虎郎,於1952年6月25日在外務省一場演講的內容,後宮的演講紀錄中,日本認為蔣介石政府江河日下,不願承認他擁有大陸主權的主張,但中華民國堅持要釐清自身是正統政府這一點,導致談判延宕多時。最後,吉田下令外務省「速戰速決」,因此針對中華民國擁有主權的主張,日方採取部分接受的方式,達成協議。
日本人感念蔣介石寬大政策
1952年2月18日,日本全權代表河田烈率全體團員11人,赴外交部拜會葉公超部長。葉公超是中華民國對日本商訂和平條約的全權代表。2月19日,中日兩國商訂和平條約會議,在外交部正式舉行。葉公超致詞,闡述蔣介石總統所宣示以德報怨之願望,為中日關係史揭開新頁。河田烈致詞,對中華民國寬大政策表示感激,希望早日締訂和約,共同促進東亞和平。
但法理確認程序則等到1952年4月28日,中日兩國在台北賓館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簡稱「中日和約」),始告完成,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及民意代表總共有1百多人應邀觀禮。葉公超與河田烈兩位全權代表分別在中日和平條約正本上簽名。8月5日,和約生效,當年「開羅宣言」的內容乃在和約中完全落實。
馬英九:中日和約確認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馬英九上午應邀出席紀念活動,他致詞時表示,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大敗,被迫割地賠款,依據1895年的《馬關條約》,清廷將東三省、台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民國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本宣戰,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廢止中日間一切條約、協定與合同。
馬英九進一步說,1943年12月1日,中華民國與美、英兩國發表《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竊自中國之領土,如東三省、台灣及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第8條規定:《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其後在美軍轟炸廣島、長崎後,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軍艦上簽署《降伏文書》,明文接受《波茨坦公告》。
他說明,戰後因為東亞情勢轉變,直至6年後方舉行《舊金山和會》,當時又因中國處於內戰,國共雙方皆未受邀參加;因此,《舊金山和約》第26條特別授權參戰國與日本另訂有關領土與相關事項的條約;《舊金山和約》在1952年4月28日生效前7個半小時,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了《中日和約》與照會第一號,並於同年8月5日換文生效,顯示《中日和約》可視為《舊金山和約》的延伸。
回顧歷史,馬英九表示,1945年9月2日盟軍統帥接受日本投降之後,日本中國派遣軍再於9月9日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投降,同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接收台灣,並開始行使主權,例如恢復台灣為中華民國的一省、恢復台澎地區人民中華民國國籍,並組織省政府,辦理民意代表選舉等,當時並沒有任何國家提出異議。
馬英九說,《中日和約》最重要的意義是在國際法上進行一次確認,確認正式終止兩國戰爭狀態;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西沙、南沙的主權;確認兩國在1941年12月9日以前的一切條約、協定(包括馬關條約)均失效;以及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所採取的主權行為。照會第一號內容為:本和約應適用於現在或未來中華民國控制下的全部領土。雖然1972年日本與中共建交時,日本曾片面宣布終止《中日和約》,但並不影響該和約生效後的法律效力。
(視頻:1952年,中日簽訂和約專輯 )
(視頻:不朽的光榮——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 1945年8月,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時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視頻:1945年10月10日,日軍北平投降: 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現場監督,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代表中國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北平十萬餘民眾與美、蘇、英、法代表觀禮,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
(視頻:《一寸河山一寸血》(19)——內憂外患,蔣中正不屈不撓,支撐中華:)1938年,在中華民族和整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蔣中正以他個人超凡的毅力、勇氣與志節,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國脈如縷的八年浴血抗戰中苦苦支撐,砥柱中流,直到奪取最後勝利。重慶成為戰時中國人的希望之城。)
(視頻:《一寸河山一寸血》29——歷史的血跡: 抗戰期間,國軍堅持敵後游擊戰,毛澤東和中共表面上擁護蔣委員長和國民政府抗日,背地裡對日軍游而不擊,破壞抗日,乘民族危難發展壯大中共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