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從孤兒到寶貝 五華童的生命奇緣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安雯紐約報導)華裔少女Rhianna剛過完15歲生日。看著小她兩個月的Mei -An,Rhianna開心地說:「我們五個就像姐妹一樣,平均每年見兩次面,大家在一起共同歡度中國新年,紐約新年遊行更是不能錯過的。今年暑假我們計劃到佛羅里達去釣魚、滑水。」

14年前,Rhianna、Mei –An和另外三位只有十四、五個月大的華裔女童,於同一時間在上海孤兒院分別被五個美國家庭領養。從東方至西方,自此,五個女孩的命運改變了,彼此的緣分也緊緊地牽繫在一起。

女孩們珍惜每次的相聚時刻。後排左二為Rhianna,後排左三為Mei-An。(圖片由Rhianna提供)

這五個家庭雖然散居於紐約、維吉尼亞、俄亥俄、馬里蘭州,但五個女孩時常聚會,親如姐妹。日前,Rhianna和Mei -An在Rhianna媽媽芭芭拉(Barbara)和長島領養華裔兒童家庭中文學校創辦人郭曼麗的鼓勵下,暢談自己14年來在美國的成長歷程。

Rhianna.猶太媽媽敦促中文學習

Rhianna 就讀於拉瓜地亞藝術高中,她說,雖然自己是孤兒,但感到十分幸運,對於媽媽芭芭拉更是時刻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我真的很幸運,遇到這樣開通的母親。從小我因為和猶太裔籍的媽媽長得不一樣,許多小朋友都十分好奇地問我其中原因。對此,豁達的媽媽從不隱瞞,小時候她就告訴我是被收養的,她不但非常尊重我的個人意願,而且對我付出了比一般媽媽成倍的愛。她對我說:你就像我親生的孩子,我對你的愛和親生孩子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更多。」

懂事的Rhianna 在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孩子的一剎那,非但沒有怨天尤人,而且非常慶幸自己能遇上如此慈愛的母親,更是感激母親督促她不忘中華文化,堅持讓她學中文。「在美國生活多年來,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美國人,沒有他鄉異客的感覺,雖然這裡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成長在這裡,美國是我的家。」熱愛藝術的Rhianna畢業後計劃到朱麗葉音樂學校深造單簧管和雙簧管,盼望未來能夠到紐約交響樂團演出。雖然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但她沒有回大陸工作的打算,因為那裡沒有自由和民主。她說自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她覺得不能講自己要講的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雖然不願到中國工作,但作為一個中國人,Rhianna說她不會忘了自己的根,為了更好的了解中華文化,她將繼續學習中文和歷史,盡可出席更多有關中國的文化活動,將來並把中華文化教給自己的孩子。她表示學習中華文化這個意願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因為媽媽是她的背後推手。

Mei-An.華裔養母 美式管教

Mei-An的養母則是會講廣東話的美籍華裔,目前她在私立學校上高中10年級。她說每年她們五個「姊妹」的生日聚會是她的開心時刻,大家總是玩得不亦樂乎。母親十分重視她的中文教育,更讓她學習中國舞蹈,不忘自己的中國根源。

她說,雖然母親是華裔,但非常愛護和尊重自己,把她當大人對待,給她充分的決定權。和許多華人家長不同的是,豁達大度的母親從來不強迫她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也沒有強迫她上補習班。

Mei-An介紹,目前其所在高中就有中文課程,並且學生每年都有去中國的機會,她對此感到異常期盼。除了喜歡跳舞,她表示自己對烹飪、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很感興趣,但目前對自己未來的生涯還無法確定。

提到對中華文化的學習和承傳﹐Mei-An表示,如果自己選擇將來要孩子,一定會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中華文化﹐她還會告訴他們怎樣購買挑選中國美食。但她不會將中華文化強加給他們﹐而是讓他們在生活中自然地吸吮。

芭芭拉.鍾愛養女 珍視緣分

熱愛中國文化的芭芭拉雖然身為猶太裔,卻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鍾。她說,傳統教育很重要,雖然她也教Rhianna猶太文化,但孩子畢竟有中國血統,保留她自己與生俱來的文化非常重要。她經常帶孩子到中國城吃中餐,過中國新年時還給她包紅包、吃餃子,她目前更是努力存錢打算帶Rhianna到中國旅遊,親眼目睹中華文化,特別要逛逛Rhianna的故鄉——上海。

她說,自己盡可能給Rhianna最大自由,讓她有自己選擇的空間。比如,芭芭拉最先讓 Rhianna學習鋼琴鍵盤,後來她不喜歡了就順著孩子意願讓她到校樂隊學習管絃樂。她對待Rhianna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般,特別喜歡把 Rhianna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避免膩愛。對Rhianna,芭芭拉沒有像虎媽一樣的嚴格要求,「她只要盡力了就可以了。我願意和她一起分享每一分鐘,每一分鐘對於我來說都是最大的滿足。」芭芭拉說,以後孩子長大後選擇什麼文化,那是她自己的選擇,無論選擇什麼她都會尊重她。

Rhianna與美國父母及郭曼麗(右1)合影。(圖片由郭曼麗提供)

最讓芭芭拉難以忘懷的是1998年12月13日那一天,護士把一個裹得嚴嚴實實的孩子送到芭芭拉手上,當她看到16個月大的Rhianna的一剎那,她就愛上了這個可愛的小生命,此刻她覺得等了一年半領養到這個孩子所花費的一切時間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她上前查看Rhianna,給她換尿布,嘗試給她食物,24小時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就連Rhianna閉上眼睛睡著了也不停止。現在她還小心地保留著Rhianna當時穿的小衣服。

芭芭拉說,當年來自美國的五個家庭通過同一個機構一同到上海領養孩子。直到現在這五個家庭還一直相互聯繫,雖然遠隔異州,但大家有時間就在一起聚會聊天,盡最大可能讓孩子們一起玩耍、說笑,因為這五個孩子源於一個孤兒院,這種巧合是極其少見的,大家相識就是緣分。孩子們來自一個地方,大家彼此相互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也是相同的。

女孩們一同出遊,左一為Rhianna,左二為Mei-An。(圖片由Rhianna提
供)

郭曼麗.搭建傳遞中華文化的橋梁

身為長島領養華裔兒童家庭中文學校創辦人,郭曼麗介紹,1999年,兩個領養家庭媽媽找到她要求其為自己的孩子教中文。在授課過程中,她發現西方家長們對中國文化有隔閡,美國人對中國式的東西不太了解,於是要求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上課,為這些特殊的中西家庭搭建起傳遞中華文化的橋梁。授課傳藝過程中,不但孩子能學中文,家長們同時也可瞭解中華文化。至今,學校已開設12年,其執教過的領養家庭已有200餘個,讓她感到最大欣慰的是凡她教過的孩子都喜歡學中文,都深深領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光是Rhianna一個學生,在她那裡就陸續學習了8年中文。

郭曼麗說,這些華裔領養兒童在西方家庭中得到正面成長,並重視孩子保持中華文化,可以說比在美國長大的ABC還幸運,沒有認同問題。希望華人家長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大壓力,不要過份追求學習成績。相反,領養家庭父母不追求孩子成績,卻注重孩子社交禮儀,父母也尊重孩子,聽取孩子意見,把他們當大人看待,鼓勵他們朝才藝方面發展,在選擇活動上給予充分自由。

郭曼麗帶領養華裔兒童參觀華人社區-法拉盛。(圖片由郭曼麗提供)

除了教授中文課程,郭曼麗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參與華人社區文化活動,本身有著舞蹈專長的她還教授孩子們彩帶舞,扇子舞,功夫等中國傳統特 色的中國才藝,並到養老院,學校,及賑災活動中表演。「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大家在中文學校都感到非常開心,在輕鬆娛樂的氛圍中學習到了中國文化,並且一起長大,有一個她們歸屬的地方」郭曼麗表示,今年感恩節當日她將為中文學校的 領養兒童舉辦一個成人禮儀式,安排孩子們向撫養他們的養父母謝恩致意,不忘父母的多年養育之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