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釜底抽薪
【釋義】意思為抽掉鍋底下的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實質性的關鍵問題。
【例句】要徹底解決大象的保護問題,就必須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禁止象牙的買賣交易。
【近義;反義】斬草除根 批柳導寂;揚湯止沸 火上澆油
這個成語,出自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在南北朝時期,北朝的東魏,有一員大將軍名叫侯景,他聚集人馬背叛朝廷,卻被朝廷的軍隊打敗。
侯景跑到江南,投降梁武帝蕭衍。他請求梁武帝幫助他再次攻打東魏。東魏由慕容紹宗指揮的軍隊,很能戰鬥,又將侯景打敗。
侯景只得帶領著幾百個殘兵回到梁朝。東魏的魏收給梁武帝寫了《為侯景判移梁朝文》,他說:侯景是一個反覆無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小人,誰的勢力大,就投靠誰,毫無節操可言,對於侯景這樣的人,不能收留,只能是「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以免後患無窮。輕則引起各種紛爭,重則敗壞綱紀,危及社稷。
誰知,梁武帝蕭衍,沒有聽取魏收的勸告,他天真地認為,只要使用適當,不會出問題的。因此,他還是留下了侯景。
後來,果不出魏收的預料,在社稷危難之際,侯景又一次背叛了梁朝,給梁朝帶來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