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9日電)近年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面臨招生危機,不得不裁併系所,過程中應顧及師生權益,避免給人「學店」之感。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本月召開校務會議,決定停招資訊科技與行動通訊系(資通系),引起反彈。教師擔心工作不保,學生則擔心課程越開越少,學分修不完、拿不到畢業證書,今天台北海院教師會召開記者會,批評校方眼中只有商業利益,罔顧教育理念。
台北海院教師會法務部主任劉釗感嘆,私立學校應是「百年樹人」的教育事業,不該處處以商業掛帥,沒利潤的科系就停招,把師生當作賺錢的工具。
台北市教師工會理事長楊益風受訪表示,台北海院資通系的新生才剛報到,就得知自己的系所要被裁撤,真是情何以堪,很難不給人「被騙」的聯想。
楊益風說,教育部總說尊重大學自主,但大學自主不等於「商業化」,經營私立學校不該是開商店,「只管進貨和出貨」,就算要停招,也該是漸進式,從二班變一班,慢慢減少招生數量,而不是一次喊停。
近年受到少子化影響,私校招生越來越困難,「買方市場」下,許多科系採取更名的方式,希望吸引更多的目光,還是招不到學生,就面臨整系停招的命運。今年停招的台北海院「資訊科技與行動通訊系」,原本名為「電腦通訊與工程系」,即是希望與較受歡迎的「資訊」扯上邊。
台北海院教師會副理事長喬念平表示,校方停招資通系後,打算新設「數位傳播與設計系」,涉足時下最熱門的傳播、設計領域。這不是台北海院第一次「調整」科系,3年前停招的「經營管理系」,員額即挪到新設的「時尚造型設計管理系」,可見學校處處和招生市場看齊。
事實上,類似為了迎合市場更改系名的情況,普遍存在全台各大專院校,台南某私立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即改名生態觀光經營學系;另一私校的生命與宗教學系,也改成樂活生命文化學系。
系所改名就能「轉運」嗎?恐怕成功的少,招生依舊不良的比比皆是。而對於在學學生來說,母系被迫改名、甚至「改嫁」,被停招或併入其他科系,更是不可承受之重。楊益風說,學生之後拿畢業證書求職,雇主卻在網路上搜尋不到,恐怕會被懷疑是假造學歷。
大學不能像補習班一樣,今年叫「必勝全科班」,明年叫「名校保證班」。系所改名應名實相符,如實反應師資專長,不能譁眾取寵,裁併過程中,也應以確保師生權益為出發點,才不會給人「學店」的感覺。